如何防治鹅肉毒梭菌中毒

浏览次数:18

鹅肉毒梭菌中毒是由于食入了肉毒梭菌产生的外毒素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本病的特征是全身性麻痹,头下垂,软弱无力,故又称软颈病。

流行病学肉毒梭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及健康动物的肠道中,但不引起发病。当其在腐败的动物尸体、植物产品及蝇蛆内,在厌氧的条件下会产生毒力很强的外毒素。

本病多发于温暖的季节,由于气温高,饲料腐败或鱼虾腐败,产生肉毒梭菌外毒素。鹅吃了这些腐败食物就会发生中毒,也可因吃了身体粘有该毒素的蝇蛆而致病。

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为1~2天,鹅突然发病,典型的症状是软颈,头颈伸直下垂,眼紧闭,翅膀下垂拖地,昏迷死亡。严重病鹅羽毛松乱,容易脱落。

诊断根据特征性软颈麻痹的症状、流行病学调查有吃腐败食物或接触过污水、粪坑等情况,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取病鹅肠内容物的浸出物,接种小白鼠,如在接种后1~2天发生麻痹即可确诊。

防治平时禁喂腐败的饲料、死鱼烂虾、蝇蛆等。死于该病的动物尸体仍有极强毒力,因此也应禁喂。本病无特效治疗药物,可使用硫酸镁2~3克加水灌服,加速毒素排出,同时让病鹅口服抗菌素,抑制肠道菌再产生毒素。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