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雏鹅成活率

浏览次数:34

雏鹅绒毛稀少,个体小,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力差,如果不加强饲养管理,忽视疾病防治,极易引起疾病,甚至死亡。所以,要提高雏鹅的成活率,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适宜的温度

刚出壳的雏鹅体温调节机能较差,抗寒能力较弱。因此,提供适宜的育雏温度,对于提高雏鹅的成活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合理的湿度

当采用自温育雏时,湿度往往较大,因此,在使用覆盖物保温的同时,不能密闭,应留有通风孔,保持舍内干燥。育雏期间湿度的控制一般以前期控制在60%~65%、后期65%~70%为宜。

通风与光照

鹅舍要注意通风,舍内二氧化碳保持在0.2%以下,以人进入时不觉得闷气,没有刺激眼、鼻的臭味为宜;光照对雏鹅的健康影响较大,如果天气比较好,雏鹅从5日~10日龄可直接接触阳光,增强体质。

适宜的密度

及时调整饲养密度,有利于提高群体的整齐度。密度过大,雏鹅生长发育受阻;密度过小,则降低育雏室的利用率。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