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石竹细菌性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浏览次数:4

病原

病原为细菌,香石竹细菌性枯萎病是由真细菌纲,假单孢杆菌目,假单胞杆菌属的香石竹假单胞杆菌(pseudomanscaryphylli)侵染引起的。病菌两端有1~7根鞭毛,病菌的菌体短杆状,以分裂方式繁殖,进行侵染传播。温度在5~46摄氏度范围都能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30~33摄氏度。可见,这种病原细菌有一个不寻常的高温适应环境。

发病规律

残存在土壤中的腐败根是病害重要来源;香石竹细菌性枯萎菌随病残根在土壤中存活,温度在5~46℃范围都能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30~33℃。病菌从伤口侵入,高温时(30~33℃)及相对湿度高时发病快;施肥、浇水过量、老化苗移植等发病也多。香石竹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的差别,日本开红花的Coral最易感病,而Elegancane和Nonhland比较抗病;本病的其他寄主尚有石竹、美国石竹;日本石竹不感病。

防治方法

1.不在发病地区的母本上采芽,应在无病区采取插条。育苗应使用无病菌土壤,苗床应地势高燥。

2.移栽时注意不要过湿;移植时避免根茎损伤;发现病株立即拔除深埋或烧毁。

3.病区可喷撒硫磺粉。

(来源:中国草坪网)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