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黄条斑病

浏览次数:5

水仙的叶片沿叶脉产生黄色条斑是水仙黄条斑病的典型症状。嫩叶及新抽出的花梗上黄条斑更明显。有时叶片上出现淡绿色与深绿色相间明显的花叶或不明显的斑驳病状。感病部位粗糙不平,有近似球状突起。大多水仙黄色花品种叶片和花梗出现褪绿,透明条纹,花为杂色。由于水仙品种的不同,以及同时为其他病毒的复合侵染,使黄条斑症状复杂化,叶片上常有白色条斑,银灰色条斑,紫色条斑等。发病严重的水仙植株生长不良,矮小、花箭少,花少花小。

水仙黄条斑病是由马铃薯丫病毒组的水仙黄条斑病毒侵染引起的,病毒粒体线条形,大小为700-800nm(国外报道为755nm×12-15nm)。病毒内含体为风轮状;钝化温度为70-75摄氏度。稀释终点为10-2-10-3;体外保毒时间随温度而变化,21-24摄氏度时为3天,18摄氏度时为84天,0-4摄氏度时为252天。

黄条斑病毒在鳞茎内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水仙黄条斑病毒是由桃蚜、豆卫矛蚜、豆无网长管蚜和马铃薯长管蚜等多种蚜虫作非持久性传播,汁液也可以传毒。无蚜虫的田间和在温室栽培,病害不易发生与蔓延。推迟鳞茎收获期或两年以上的连作,都会延长蚜虫在叶簇上的生存期,增加病毒病的传播机会。带毒鳞茎作繁殖材料,将成为田间植株感染的潜在毒源,病害的传播率与带毒鳞茎的数量成正比,如将有10%、20%或50%感病的鳞茎分别种入小块田中,3年后无毒鳞茎的感染率分别相应为16%、46%和90%。感染黄条斑病毒的水仙主要有明星水仙、红口水仙、黄水仙和淡黄水仙等。

防治措施

1、挑选无毒植株的鳞茎作种,或种植脱毒组培苗。采用茎顶组织培养与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脱毒,培养无毒苗,并建立无毒母球基地。注意田间卫生,发现病株立即拔除,以免传毒。

2、带病鳞茎的热处理有相当高的治愈率。处理水温和时间因鳞茎年龄而不同。1年生鳞茎在43.5摄氏度的温水中浸泡3小时;2年生鳞茎在44摄氏度温水浸泡2小时,3年生鳞茎在44.5摄氏度温水中浸泡1.5小时为宜。

3.喷洒杀虫剂,防治桃蚜及其他蚜虫以及叶蝉等传毒昆虫。用40%乐果乳剂1500-2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500-2000倍液杀死灭蚜虫。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