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养羊业已成为继家禽之后发展最快的行业。特别是引进外来优良品种肉羊对本地羊进行品种改良之后,其后代具有生长速度快、体型大和产肉率高等杂交优势,使养羊业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但我国肉羊生产水平与国际有相当大的差距,如果能更快更好提高肉羊的生产能力,已成为广大畜牧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我国肉羊生产状况及前景
1、饲养量大,品种类型多。我国幅员辽阔,绵、山羊品种十分丰富,是世界上饲养绵、山羊数量最多的国家。目前已列入国家畜禽品种志的共有35个,其中绵羊品种15个,山羊品种20个,分布于我国不同的生态经济地区。许多品种在繁殖力、适应性和耐粗饲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种质特性,为我国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高产肉羊品种提供了丰富的育种素材。
2、草场面积大和饲草饲料资源丰富。根据农业部资料(1992),我国现有天然草地3.93亿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1.41%。如果借鉴畜牧业发达的国家的经验,把草地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开发并加以利用,对发展我国草食畜禽(包括肉羊)将产生重要影响。就农区而言,我国农作物种植面积广,秸秆资源丰富,年产约5.7亿吨,占全世界秸秆总量的20-30%,但经过加工、调制后饲喂牛羊等草食动物,进行过腹还田是最有效、最经济和最易行的利用方式。
3、肉羊生产状况及前景。最近几年,由于羊毛市场的低落,全球养羊数量受到影响,特别是新西兰、澳大利亚等主要羊毛出口国存栏量逐年减少,但羊肉以其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尤其是羊肉瘦肉多、肌纤维细嫩、膻味轻、味美多汁,一直是市场上价格最高的畜产品。
据粮农组织2002年统计数据,我国绵羊存栏1.4亿只,山羊存栏1.26亿只;羊肉产量为302.4万吨,存栏量和羊肉总量均居世界首位。但我国人均羊肉占有量仅为2.2千克,远低于新西兰的142.1千克、澳大利亚的33.8千克、英国的5.0千克,羊肉在国内整个肉类结构中所占比例也仅为4.5%,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使羊肉价格居高不下,比起猪肉和牛肉高15-50%。不仅如此,在近2年畜产品市场疲软、价格不振的情况下,唯独羊肉保持稳定的高价位。同时,国际市场羊肉贸易以每年的2-3%速度增长,市场潜力很大。
另外,我国已加入WTO,对羊肉的出口非常有利,国际近2年由于受到疯牛病的影响,牛肉市场受到很大的打击。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受到禽流感的影响,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发展肉羊的前景十分看好。
二、提高肉羊生产能力的措施
1、肉羊品种培育。从60年代以来,我国多次从国外引进一些优秀的肉用绵羊品种,如萨福克、夏洛来、肉用德国美利奴、无角道赛特和特克赛尔等,并开展了广泛的杂交改良工作,但在肉用绵羊良种的培育上还处于初期阶段。
我国于1995年首次从德国引进了世界最著名的大型肉用山羊--波尔山羊。由于该羊体型大、生长快、繁殖力较强、产羔多、屠宰率高和适应性强等优点,因此波尔山羊是世界上广泛用作肉用山羊杂交的终端父系品种,也为我国肉用山羊的杂交改良提供了优秀的父本。但由于开始售价昂贵,波尔山羊繁育场大多忙于炒种,各个地方对于肉用山羊的新品种(系)的培育还要加大力度。
四川省的南江县在50年代开始用多品种复杂杂交育成的肉用性能较好的品种,1998年4月被农业部正式命名为--南江黄羊,目前被认为是我国肉用性能最好的品种。但该羊存在早熟性、肉用体型不太理想等缺点,故引进波尔山羊予以改进提高。据张红平、徐刚毅等报道,波×南的杂交一代的初生重、前6月龄的日增重增加显著,肉品质有较大改进。
通过新品种(系)的培育,才能够更好的改良当地羊的生产性能,更加符合肉羊的"优质、高效、安全和生态"的无公害生产的要求。当然,品种的培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合作,随着新的科学技术和手段不断的运用于新品种的选育,从而更快、更科学地育成符合肉羊的优秀品种。
2、杂交利用。从国外引进优良品种杂交改良当地品种,肉用性能明显提高。实践证明,经济杂交是提高肉羊生产性能快速有效的方法。经济杂交常采用二元杂交和三元杂交。二元杂交就是两品种的简单杂交,利用优良品种作父本,当地羊品种作母本,杂种一代作为商品羊育肥上市。三元杂交就是利用优良种羊作每一父本与当地羊杂交,杂交一代公羊全部育肥作为商品羊,杂交一代母羊与另一优良种羊父本杂交,所产的二代羊全部作为商品羊育肥上市。随着肉羊生产的发展,杂交必将在生产中广泛应用。无论是二元杂交还是三元杂交,早期生长发育速度都比较快,特别是6月龄前,可以对这些杂交羊进行早期育肥,从事羔羊肉生产。
杂交利用的效果是通过杂交种后代主要经济性状的优势来衡量的。杂种是否优势,其表现程度如何,主要取决于杂交利用的亲本群体的质量及杂交组合是否恰当。不同肉羊品种间的杂交效果差异很大。为了取得良好的杂交效果,筛选出最佳杂交组合,需要进行配合力测定,一般说来,种群差异大,主要经济性状在种群内变异程度小的不同种群杂交,或者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力低,近交时衰退严重的性状,其杂种优势大,杂交效果好。试验表明,二元杂交后代产肉量可提高12%,三元杂交更能显著提高产肉量和饲料报酬。
3、优化羊群结构。就肉羊生产而言,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羊只增加的数量和质量上。因此,饲养肉羊应选择早熟性好、多胎、繁殖力高和生长速度快的优良品种。同时,还应按比例地安排羊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组成。因此,对于规模化肉羊生产群,为提高经济效益和加快羊群周转,应不断降低羊群平均年龄,适当增加青年羊的比例。公羊的淘汰年龄一般为5-6岁,繁殖母羊为3-6岁,羯羊不超过1.5岁。但繁殖母羊的使用年限应根据其生产性能而定,优良个体可适当延长使用年限。羊群的增加取决于母羊的数量和利用强度,繁殖母羊占有较大比例,尤其是以生产肥羔为目的的肉羊场,母羊的比重可高到70-80%,以加快羊群周转。据研究,当母羊比例达到77%时,屠宰率可提高到52%,商品率可达24%。另外,肉羊场内保留一定数量的去势公羔、少养育成公羊,母羊的适时配种等,是有利于提高肉羊生产效益的重要方面。
4、实施肥羔生产经营。当年生的羔羊,经过短期快速育肥,并在4-6月龄内屠宰上市,胴体质量20千克以上的称为肥羔生产。试验表明:早熟肉用品种最初3个月骨骼发育最快,以后变慢变粗,4-6月龄时肌肉发育最快,以后几个月主要是脂肪组织的增长,到1岁时肌肉和脂肪组织的增长速度几乎相同。因此,大规模的肥羔生产已经在国外成为肉羊生产主要经营模式。据报道,肥羔羊肉产量占羊肉总量比例逐年增加,在美国已占到90%,欧盟等国家也在80%以上。而在我国,长期以来主要是利用淘汰的老弱病残羊和去势公羊生产羊肉,羊肉品质较差,价格低,造成规模肉羊生产场生产周期长、成本高和效益低的局面。而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以加大肥羔生产模式的推广力度也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另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生产适销对路的羊肉制品和实现肉羊生产加工增值为目的,在提高羊肉食用品质的前提下,重点开发发酵羊肉制品和方便羊肉熟制品。同时,加大肉羊副产品开发利用力度,生产皮革原料、肝肠、血肠等也是提高肉羊的生产能力。
5、科学高效饲养技术。科学饲养是发展肉羊的技术保证。肉羊的生长与发育同其它畜禽一样需要饲料中供给一定能量、蛋白质、必需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但肉羊是草食家畜,具有不同的生理消化特点和营养需要。用传统养羊方式平养,日粮营养极不平衡,既浪费了饲草饲料,又影响肉羊的生长和发育。因此,肉羊生产应推广科学高效饲养技术,具体可归纳为"七改":即改平养为羊舍高床饲养,可提高其劳动效益、饲草利用率,降低羊群发病率;改自然交配为人工授精;改混群饲养为分群饲养,保证了羊群生长均匀,便于采用全进全出,同期出栏上市;改单一饲草为多样饲料,对各种饲料进行合理搭配,配制成营养全面的全价日粮;改秸秆直接投喂为处理利用;改羔羊自然生长为育肥上市,利用羔羊前期生长速度快的特点进行快速育肥;改单一治病为疫病综合防制。
总之,要立足肉羊生产状况和资源状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生产经验,以肉羊杂交繁育技术和肥羔生产技术为核心,着力研究与开发肉羊生产配套技术,提高肉羊生产能力,是实现肉羊产业化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安徽省农科院畜牧所江喜春赵辉玲朱德建徐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