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脑栽培技术

浏览次数:25

菊花脑又叫路边黄、菊花叶,为菊科草本野菊花的近缘种。它耐寒怕热,冬季地上部枯死后,根系和地下甸匐茎仍然存活,越冬后翌年早春萌发新株。种好菊花脑应掌握以下几点:

一、选好品种菊花脑按叶片大小分为大叶种和小叶种两类。大叶种又叫板叶菊花脑,叶片卵圆形,前端较钝,叶缘缺刻细而浅,品质好,产量高。小叶种叶片较小,叶缘缺刻深,叶柄常呈淡紫色,前端较尖,产量低,品质差,但适应性强。

二、播种与育苗菊花脑可作为一年生栽培也可作多年生栽培,一般用种子繁殖,也可分株繁殖或扦插繁殖,一次栽培可多次收获。用种子繁殖时,每亩用种量0.5公斤,于4月上旬播种。土壤要疏松、细碎,趁墒播种。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苗高5厘米时进行间苗,并随水追施速效氮肥。苗高10~15厘米时开始用剪刀采收。采收两次后,茎已粗壮,可用刀割取嫩梢。育苗移栽时,最好于初春用阳畦或塑料拱棚播种,苗出齐后进行间苗,苗距5厘米。苗高6~8厘米时定植,穴距10~15厘米,每穴4~5株。

三、多年生栽培法种子直播或移栽的植株,采收结束后任其自然生长,入冬前培土或覆盖防寒物越冬。早春搭小拱棚以提高温度,促其早发芽。发芽后割去地上部枯枝。春季将枯枝剪除后及时追肥灌水,特别是夏季要勤浇水,一般可连续采收3~4年。

四、扦插与分株菊花脑在整个生长期内都可扦插繁殖,其中以5~6月扦插的成活率较高。扦插育苗的方法:用清洁的沙质壤土、河沙、泥炭各一份混匀,或直接用浇透水的沙质壤土作床土。菊花脑嫩枝长6~7厘米,摘去基部2~3片叶,插入床土中,深3~4厘米。遮阳、保湿,经15天可成活,成活后移植大田。分株繁殖在新芽刚长出时进行,将菊花脑老桩根际的土壤刨开,露出根上部,将部分老根连同其上的侧芽一起切下栽植,栽后及时浇水。分株繁殖,植株生长快,但苗量小,适宜小面积繁殖用。

玉、适时采收与留种菊花脑以嫩茎叶供食用,一般从5月上旬开始,株高10~15厘米时采收嫩梢,每15天左右采收一次,直到9~10月现蕾开花时为止。采收时注意留茬高度,春季留茬高3~5厘米,秋季6~10厘来。留种时,夏季过后不再采收,任其自然生长,12月种子成熟时,剪收花头,晒干脱粒。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