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防治菊花“三病”

浏览次数:10

菊花“三病”是指菊花灰霉病、锈病和斑枯病。据观察,3种病害在菊花生长季节常伴随发生,尤其入秋后发生普遍,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叶,影响植株开花,降低观赏价值。防治方法如下:

一、灰霉病

主要为害菊花叶、茎、花等部位。叶受害时在叶片边缘出现褐色病斑,表面略呈轮纹状波皱,叶柄和花柄先软化后外皮腐烂,花受害时影响种子成熟。高温多雨、氮肥施用过多、栽植过密、土壤质地黏重等都有利于病害发生。防治方法一是客土栽植,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因此,无论是土栽还是盆栽土壤一律要不带病的新土;二是发现病叶病株及时清除,集中深埋或烧毁,以防病害传播;三是定植前可用65%代森锌300倍液浸根10至15分钟;四是注意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不偏施氮肥,严防土壤渍水;五是在发病初期喷洒波美0.3至0.5度的石硫合剂,或代森锌、多菌灵杀菌剂。

二、锈病

主要为害菊花叶和茎,以叶受害较重。初期叶片出现浅黄色小斑,叶背对应处也生出小褪绿斑,后产生稍隆起的疱状物,疱状物破裂后散出大量黄褐色粉状物,颜色由淡褐色逐渐变成黄褐色,严重时常造成全株叶片枯死。栽培管理不善,通风透光不良,土壤缺肥或氮肥过量,土壤渍水,空气湿度过大都有利于该病大发生。该病4至10月均可发生。防治方法一是合理施肥,在配合施肥的基础上,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二是盆栽菊花应经常将排水孔洞疏通,严防盆内渍水;三是保护地栽培菊花要注意通风透光,升温降湿,延迟叶片结露时间;四是药剂防治,发病期喷65%代森锌500倍液,或波美0.3至0.5度的石硫合剂,可有效控制该病蔓延。

三、斑枯病

斑枯病又名黑斑病,主要为害菊花的叶片,最初下部叶片上出现褐色小斑点,而后逐渐扩大,边缘呈黑褐色,后扩展成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不规则斑块,5至10毫米大小,外部有一不明显的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边缘呈黑褐色,中央稍褪色,湿度大时出现不大明显的小黑点。病重时几种病斑连在一起,使全叶焦黑脱落。连作会使发病严重。防治方法一是合理换茬种植,选用无病植株嫁接;二是注意开沟排水,降低土壤湿度;三是经常整枝,消除病残体,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实施化学控制,促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性;四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30%碱式硫酸铜悬浮液400倍液,或80%敌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或75%苯菌灵1500倍液防治。

上一篇:菊花种植技术
下一篇:菊花枯萎病防治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