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桃树虫害物理化学两法可选

浏览次数:6

中晚熟品种成熟,套袋的品种注意摘袋及采前的管理;采果后也不能放松桃园的管理,特别是虫害的防治,如叶蝉等,以保护好叶片,保证后期的营养积累,促进次年丰产。

桃小叶蝉又名小浮沉子、桃叶蝉,是桃树秋季的主要害虫。以成、若虫吸取树芽、嫩叶和枝梢汁液,被害叶初期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成片,严重时全叶苍白枯落,影响下年桃树开花结果。桃叶蝉一年发生4~6代,成虫喜欢在落叶、树皮缝、杂草或低矮绿色植物中越冬。翌春桃、李、杏发芽后出蛰,飞到树上刺吸汁液,经取食后交尾产卵,卵多产在新梢或叶片主脉里。8~9月最多且为害最重。

物理防治

冬季或早春,刮除树干老翘皮,清除桃树园四周落叶及杂草,减少越冬虫源。桃树冬剪以后,应及时涂刷白涂剂,以保护树体。

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可在夜间利用灯光来诱杀桃小绿叶蝉的成虫。

化学防治

在越冬代成虫大量迁入果园时,以及各代若虫的孵化盛期,及时喷药防治。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1500~2000倍液等;采用高压喷头喷雾,同一种药剂不可连续使用超过3次,间隔7至10天喷药1次,连续喷药2至3次,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李延菊)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