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流胶防治措施

浏览次数:4

桃树流胶病,又称疣皮病,在各地桃树上均有发生,是一种极常见的病害。病害症状流胶病主要发生在主干、主枝上,又以主干发病最突出,发病初期病部肿胀并不断流出半适明黄色树胶,特别是雨后流胶现象更为严重。流出树胶与空气接触后,变为红褐色,3~4个流胶珠连在一起,形成直径3~10毫米圆形不规则流胶病斑,呈胶冻状,干燥后变为红褐色的坚硬胶块。病部易被腐生菌侵染,使其皮层和木质部变褐、腐烂,致使树势衰弱严重时枝干或全株枯死。发生规律桃树流胶是由真菌浸染引起,即由葡萄座腔菌和桃囊孢菌浸染所致。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抱子器在树干、树枝的染病组织越冬,第二年在桃花萌芽前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或皮孔侵入,以后可反复侵染。高湿是病害发生的重要条件,春季低温多阴雨易引起树干发病,高温多湿的季是发病盛期,至9~10月中旬缓慢停止。雨季、特别是长期干旱后降暴雨,流胶病更严重。防治措施1.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桃树耐干旱,适宜于疏松土壤内种植,合理修剪,减少伤口,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2.保护树体、防止造成伤口冬春季树干刷白,预防冻害和日灼伤;加强对桃天牛、桃蚜桃瘤蚜等害虫防治,减少虫伤危害树皮,以降低发病率。3.冬季修剪,刮病疤涂药冬季需剪除病枯枝干,集中烧毁,喷施石硫合剂及树体消毒,减少菌源;20%~25%石灰乳涂刷杀菌消毒,预防冻害和日灼树干;在发芽前后刮除病斑,然后涂抹杀菌剂,用抗菌剂402的100倍液,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或5°石硫合剂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杀死越冬后的病菌。每隔10天喷1次,连喷3次;在发病初期喷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还可以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喷3~4次。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