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黄萎病防治

浏览次数:10

草莓黄萎病是一种土传性病害。是近几年影响、困扰草莓扩大生产的重要原因。由于草莓为多年生植物,在同一块地里连续多年种植后,致使土壤中病菌大量积累,加之品种抗病性下降、田间管理不善等因素影响,导致草莓黄萎病发病率逐年加重,已成为草莓生产上的重要病害。草莓黄萎病主要在匍匐茎抽生期发病,从根部侵入,地上部表现症状。发病幼苗新叶失绿变黄或弯曲畸形,叶片狭小呈船形,复叶上的两侧小叶不对称,呈畸形,多数变硬,叶色黄化。发病植株生长不良,无生气,叶片表面粗糙无光泽,从叶缘开始凋萎褐变,最后植株枯死。地下根部、叶柄和茎的维管束发生褐变甚至变黑。

药剂防治对草莓黄萎病的效果不佳,因此防治上应注重综合防治措施的应用。①选择无病地块的健康植株留种,栽植无病健壮秧苗。无病母株可采用空间采苗方式获得,即在匍匐茎的先端着地以前就切取,插入无病土壤中,使其生根,作为母株利用育苗即可。②避免连作重茬,实行3年以上轮作。③播种或栽植前严格土壤消毒灭菌。方法是667平方米用氯化苦13.5~20升,穴施或沟施,施后封土盖膜,揭膜后散气,待没有药害后方可育苗或定植;也可以通过太阳能消毒,选择7月份高温期,深翻、灌水,盖地膜,利用膜下高温杀菌。④加强栽培管理措施。注意草莓种植后土壤不能过干或过湿;及时摘除病老叶;发现病株要尽早拔除及时进行补植,深埋或烧毁,以减少病菌侵染源。⑤栽植前或发病初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浸根消毒或栽后灌根。(陕西咸阳市秦都区植保站712000郭冰亮凤翔县农技中心721400吕巧玲)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