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葡萄属植物野生种抗白粉病基因克隆研究国际领先

浏览次数:6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跃进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开发专项“中国葡萄属植物野生种抗白粉病基因克隆”研究项目,经过6年的探索研究,日前,在陕西杨凌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为了利用我国野生葡萄的抗病基因并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抗病优质葡萄新品种,王跃进率领的科研项目组首次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从高抗葡萄白粉病的中国葡萄属野生种华东葡萄白河-35-1中获得抗白粉病相关基因cDNA片断20个,采用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方法获得抗病相关基因cDNA片断7个。首次从中国葡萄属野生种华东葡萄白河-35-1中克隆了抗白粉病芷合成酶基因家族成员6个,乙二醛氧化酶基因1个,醛脱氢酶基因家族成员3个,病程相关蛋白基因1个,几丁质酶基因家族成员2个,共计14个基因。科研人员对这些基因进行了体外表达研究,分离纯化了基因的表达产物,制备了多克隆抗体,构建了抗白粉病相关基因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对欧洲葡萄无核白、底来特和爱莫无核的叶片,以及爱莫无核胚珠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进行了遗传转化,获得转基因葡萄植株56株。构建了中国葡萄属野生种华东葡萄白河-35-1抗白粉病基因cDNA文库,获得抗白粉病基因相关ESTs序列145个,其中抗白粉病相关基因cDNA全长序列17个,并首次发现抗白粉病相关新基因5个,首次获得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病候选基因cDNA片断47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此次所获得的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白粉病相关基因和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病候选基因DNA片断47个,抗白粉病基因相关ESTs序列145个,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我国乃至世界葡萄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对获得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课题针对世界葡萄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综合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抗白粉病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cDNA文库构建和相关EST克隆以及转基因植株培育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科技)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