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菌核病咋防治

浏览次数:11

症状表现:

西葫芦菌核病主要为害瓜条及茎蔓。瓜条染病,先发生于残花部,然后引起瓜条发病。开败的残花上先是呈水浸状腐烂,然后长出白色菌丝,菌丝中间散生有鼠粪粒大小的黑色菌核。茎蔓染病,病斑开始呈水浸状,然后变褐、软腐,长出白色菌丝。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西葫芦收获后及时深翻,轮作倒茬,将菌核埋深。高畦覆膜、膜下灌水栽培。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瓜条及老叶、黄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管控好棚室的温湿度,日温控制在28摄氏度,相对湿度低于65%。

2.物理防治。播前用10%盐水加新高脂膜800倍液浸种2~3次,汰除菌核,减少菌源。

3.土壤消毒。定植前,每亩用40%五氯硝基苯1公斤兑细沙土20公斤拌匀;配成药土后耙入土中进行土壤消毒。

4.药剂防治。发病始期,及时喷施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95%丙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0%防霉宝超微粉600倍液等。每隔7~8天1次,连续2~3次。

为降低棚室湿度,也可每亩、每次用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250克,于傍晚进行熏烟,次日清晨通风、放烟。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