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秆枯病症状。秆枯病是荸荠的主要病害,主要在南方种植区发生,通常病株率在30-50%,严重时病株率达80-100%,致植株成片枯死,严重影响荸荠生长。该病主要危害叶鞘、茎和花器。叶鞘染病,初期出现暗绿色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后扩展到整个叶鞘,病部干燥后呈灰白色,并出现短条状黑色小点(病菌的分生孢子盘)。茎秆染病,初期出现椭圆形、梭形至不定形暗绿色水渍状病斑,病部凹陷变软,其上产生黑色小点。花器染病后也产生类似椭圆形至不定形病斑,多发生在鳞片或穗颈部,终致花器枯黄坏死。湿度高时病斑上可产生浅灰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发病的,因茎秆变软而倒伏。
二、病害发生特点。秆枯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荸荠柱盘孢霉真菌。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借风雨传播,从气孔或穿透表皮侵入致病。发病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田间17-29℃,连续阴雨或雾大露重的天气有利于发病。过度密植,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偏施氮肥,植株徒长柔弱往往病情较重。
三、品种抗性有差异。不同荸荠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江苏苏州地方品种苏荠抗病力较弱;江西地方品种鹰潭大头荸荠抗病性和抗逆性较强。抗逆性较强的一些品种,如大红袍荸荠(浙江地方品种)、尾梨(福建地方品种)、桂林马蹄(广西桂林地方品种),田间秆枯病发生也较轻。生产上应尽量选种抗病性强的品种。重病地区和重病田,应推行3年以上的轮作。
四、药剂防治方法。播栽前应对球茎和荸荠苗进行药剂处理。对球茎,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5%三唑酮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泡浸18-24小时。对荸荠苗,定植前用上述药剂齐腰浸渍2-3小时后种植。
大田及早喷药预防。在荸荠植株封行前后,按无病早防、见病早治的要求,根据田间苗情、天气和病情喷药,药剂可选用70%托布津和75%百菌清1:1混配剂1000-15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灵、45%三唑酮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混杀硫或复方硫菌灵800-10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注意交替喷药,隔7-15天1次,共喷3-4次,并注意前密后疏,喷匀喷足。
有资料报道,福星(40%氟硅唑乳油,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联系电话:021-57784619)6000倍液、乐必耕(6%氯苯嘧啶醇可湿性粉剂,美国高文国际商业有限公司产品,联系电话:010-85185599)1200倍液、50%农乐灵(50%乙烯菌核利干悬浮剂,允发化工有限公司产品,联系电话:021-57589888)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药剂,也是防治荸荠秆枯病的适用药,这些药可以用来浸泡荸荠种球茎,也可以在生长期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