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与防治大蒜黑头病

浏览次数:6

识别要点:主要为有伤口的大蒜鳞茎,特别是在贮藏期间的大蒜鳞茎上经常可见。剥开蒜瓣,在其上初生具紫红色边缘的小凹陷斑,后病斑扩大,凹陷更加明显,病斑上长出黑色丛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发生规律:大蒜黑头病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病原菌称大蒜艾氏链格孢,艾氏霉属,属半知菌亚门类真菌。5月中下旬当温度达20℃左右时,菌丝体内可产生厚垣孢子,分生孢子梗从菌丝或厚垣孢子生出,分生孢子梗上生出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到有伤口的大蒜鳞茎上侵染,大蒜收获后,在贮藏期间遇适宜的环境条件,进行再侵染,成为第2年的传染源。

防止措施:

1.加强后期管理。发病重的地块,收获前可喷洒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在大蒜收获期间,尽量避免刀伤和严重碰伤,不宜在雨后、重雾或露水未干时采收。装袋前应把鳞茎周围的泥块去掉,把受伤的鳞茎分别装袋,分开放置,以免交叉感染。

2.加强贮运期管理。贮藏期间温度控制在5~9℃,相对湿度控制在90%左右。运输期间轻拿轻放,避免损伤。

3.种子消毒。用40%甲醛200倍液浸30分钟,然后冲净晾干、播种,或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或40%敌菌丹拌种。

4.及时防治地下害虫。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根蛆、韭蛆成虫,用48%毒死蜱乳油400~500毫升/亩顺水冲施防治幼虫。

5.化学防治。收获前,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敌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等喷雾防治。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