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韭菜病虫无公害防控技术通过鉴定

浏览次数:6

6月22日,河北省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完成的“韭菜病虫无公害防控关键技术”,通过了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该项研究首次提出韭菜网棚生产模式,并首次采用以网棚为主的综合物理防治新技术防治韭菜虫害,将韭菜生产环境中的虫口密度降低95%以上。

据介绍,韭菜网棚生产模式,就是在韭菜生长和生产过程中,在拱形骨架上覆盖孔径适当的白色防虫网,将韭菜封闭在网棚中栽培,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生产设施,使网棚内生长的韭菜与网棚外的害虫在空间上进行有效隔离,阻止网棚外韭菜害虫成虫的迁入,切断网棚外韭菜害虫成虫进入网棚内繁衍的路径,杜绝外部害虫成虫进入网棚。研究发现,采用蓝色黏虫板和液体诱杀剂1号,能有效阻止、预防、控制害虫的发生和繁衍,降低、减少网棚中韭菜害虫的数量,可将害虫控制在合理的数量范围之内,甚至可以完全杀灭害虫,不用或大幅度地减少了杀虫剂用量,从而从源头上大幅度降低化学杀虫剂的施用数量和频率,将菜农从繁杂的化学药物灌根和喷施杀菌剂等劳作中解放出来。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研究针对当前我国韭菜生产中病虫害严重,防治难度大,易造成产品农药残留严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有利于促进韭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技术在防虫网规格筛选、诱杀剂研制、黏虫板使用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创新。所建立的防虫网结合黏虫板、诱杀剂等物理防治病虫害的韭菜无公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操作简便,适合我国家庭、集体、农场等不同规模的生产者应用,经示范检验虫口密度降低95%以上、病害减轻82.1%,产品符合无公害标准;该套技术从生产的源头抓起,解决了因韭菜病虫发生日益严重、抗药性不断增加、生产上农药残留超标等难题,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韭菜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性顽症,且没有新生污染源、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平衡、现实和潜在生态效益显著。每666.7平方米收入可达1万元左右,示范效果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