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疫病该如何防治

浏览次数:2

韭菜栽培过程中常遭受疫病的严重危害,给农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提醒菜农注意预防。

发病症状:叶片染病后,初呈暗绿色水浸状,病部失水后明显缢缩,一起叶下垂腐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稀疏白霉;假茎受害呈水浸状浅褐色腐烂,叶鞘易脱落,湿度大时,其上也长出白色稀疏霉层,即病原菌的孢子囊梗和孢子囊。鳞茎被害,根盘部呈水浸状,浅褐至暗褐色腐烂,纵切鳞茎内部组织呈浅褐色,影响植株的养分贮存,生长受抑,新生叶片纤弱;根部染病变褐腐烂,根毛明显减少,影响水分吸收,致根寿命大为缩短。

发病特点:病原菌在越冬病株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病菌借助灌溉水、雨水、气流及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进行再侵染。病害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6-32度,高湿利于发病,土壤含水量大,空气湿度大发病重。特别是棚室等保护地栽培环境,如不注意通风降湿,往往较露地栽培更易诱发病害和受害更为严重,大棚漏雨的地方往往容易形成发病中心。肥水管理不善,尤其偏施过施氮肥或植地过湿等会加重发病。

防治方法:

1、进行轮作换茬,避免连年种植。

2、田间管理:小水勤灌韭菜疫病菌靠水传播,所以如灌大水,根部吸水能力弱,室内湿度过大,疫病发生。合理施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清除病残体病残体是传播韭菜疫病的主要病源。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如发病较重,可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喷2-3次。可选用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稀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2%甲霜灵锰锌500倍液等喷雾,隔7天左右1次,连喷2-3次可有效控制病情蔓延。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