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豇豆倡导生物防治病虫害

浏览次数:5

冬春季是全年豇豆病虫防控和农残治理的关键时期。近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制定《冬春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做好冬春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

《意见》指出,以豇豆蓟马、斑潜蝇等重大害虫为重点,采取源头控制、压前控后、抓早治小、因时施药的防控策略,有效控制病虫为害,实现减药控残。源头控制,即抓住播种前的关键时期,采取翻耕晒垡、土壤消毒、撒施微生物农药、药剂拌种等“地上害虫地下治”措施,重点控制土壤中蓟马蛹、枯萎病等病虫源;覆盖防虫网阻隔蓟马等虫源迁入,覆盖地膜阻止蓟马入土化蛹等措施,从源头上压低病虫源基数。

压前控后,即抓住苗期至开花前,选用持效期长、高效农药防治病虫害,尽可能压低病虫基数,减轻采摘期的防治压力。

抓早治小,即在做好病虫监测和预测预报的基础上,抓住病害即将发生或发生初期、害虫发生初期或卵(若虫)期、低龄幼虫期的关键时期,施药防治病虫害,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

因时施药,即根据蓟马大部分时间隐蔽在花中为害的特性,抢在上午10点花瓣闭合前、蓟马活动高峰期施药,使农药有效接触蓟马以提高防效;采摘期应考虑到豇豆“花荚同期”生长特点,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及安全间隔期3天以内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尽可能降低农药残留超标风险。

《意见》从病虫监测、健身栽培、防虫网阻隔、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六个方面对技术要点进行详细说明。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