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缘枯病如何防治

浏览次数:10

一、症状

甘蓝缘枯病主要在生长中后期发生,以包心期发病较重。腐烂部位由暗褐色水渍状变为黑褐色,表面干燥呈薄皮状。腐烂部位无霉层。叶球的腐烂主要限于表面叶片,腐烂扩散覆盖叶球以后,内部开始软腐,但无软腐病的恶臭。

二、发生规律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随种子带菌成为田间发病的初侵染源。病菌从叶缘水孔等自然孔口侵入,发病后病部产生细菌借风雨、浇水和农事操作等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温暖潮湿有利于发病,叶面结露和叶缘吐水是病菌活动、侵染和蔓延的重要条件。春秋甘蓝种植期间,温暖多雨,或多雾、昼夜温差大、结露时间长等更有利于发病。

三、防治方法

1、收获后及时彻底清除病残落叶,集中堆沤,经高温发酵灭菌后方可作为肥料还田。2、重病地块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3、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改进浇水方法,禁止大水漫灌。保护地种植应加强通风排湿,减少叶面结露。4、无病土育苗和进行种子处理:干种子用72℃干热处理3天。也可用种子重量0.3%的47%春雷霉素·氧氯化铜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1.5小时后,洗净催芽播种。5、发病初期将病株拔除并配合药剂防治,可选用47%春雷霉素·氧氯化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8.3%氢氧化铜干悬浮剂1000倍液、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25%噻枯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新植霉素5000倍液喷雾,10~15天1次,视病情防治2~3次。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