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葱疫病的发生及防治

浏览次数:4

大葱疫病发生原因

①大葱疫病属于真菌病害,病原菌是鞭毛菌亚门烟草疫霉菌。这种真菌,抗不良环境能力比较强,可以潜伏土壤中存活好几年,喜高温、高湿。发育温度是15-35°。发病初期,发病部位会出现青白色不明显的病斑。湿度较大时,会有稀疏的白霉;湿度较小时,白霉消失。

②发病往往是因为病原菌隐藏于病残植株内、土壤中、堆肥中越冬,再等开春,借助风、雨等条件传播;有时也会因为农事操作不当,引起传播。所以,种植密度不合理、连续的阴雨天大气湿润、地势低洼、排水不佳的葱田往往发病严重。

大葱疫病防治方法

①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并集中带离葱田销毁。这样做是为了减少田间的病菌源和有机肥里的病菌源。

②要合理轮作,提倡与非葱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以减少病菌来源。

③正确的田间管理同样重要:及时排水,保证不潮湿;及时的做好通风工作。种植密度要合理。

④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药剂可选用47%春雷王铜。建议用量是15-20克兑水30斤(具体用量根据情况有所变化)。春雷王铜是春雷霉素和王铜混配的一种复合型低毒杀菌剂,具有双重杀菌作用。混剂渗透性好、粘着性强。它可以在葱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在一定的湿度条件下释放出铜离子,来起到杀菌防病的作用。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