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大棚芹菜晚疫病

浏览次数:5

芹菜晚疫病又称斑枯病、叶斑病,是芹菜中普遍发生的病害。大棚种植的芹菜晚疫病重于露地芹菜,对芹菜的产量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发生特点:芹菜晚疫病是一种真菌性的病害,病菌可在种子及病残体上越冬。播种带病种子,出苗后即致病,产生分生孢子,在育苗床内传播蔓延。病残体上越冬菌源,遇适宜条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芹菜,再产生分生孢子重复侵染。病菌在冷湿条件下生长发育好,发病的最适温度为18—25℃,湿度在95%以上,大棚芹菜一般发病较重。如遇连续阴雨天气,气温波动频繁,或多雾结露,植株长势衰弱,则有利病害迅速扩大蔓延。此病在藏期可继续发展,损失常重于田间。

防治方法。防治芹菜晚疫病首先要加强健身栽培,除选播无病种子,搞好种子消毒处理外,在肥水管理上还应做到施用充分腐熟的土杂肥,防止偏施化学氮肥,实行细水沟灌,切勿水大和水温灌,保持菜地蔬松通气,适当喷施植物生长激素和叶面肥,以增加植株抗病力,同进做好大棚的通风排湿和夜间的保温管理,缩小日夜温差,减少植株结露,控制病菌侵染,并要消除病株残叶,减少田间菌源。当田间初见病害时,要抓抓紧喷药防治。当前防治芹菜晚疫病的较好药剂有:75%百菌消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M8可湿性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一般每亩喷液量50-75公斤,上述药剂任选一种,每隔7-10喷1次,连喷2-3次。

上一篇:芹菜软腐病如何防治
下一篇:皇后芹菜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