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表现
植株生长停滞,生长点紧聚不舒展,生长点附近的节间变短,当生长点处出现雌雄杂合的花簇状,不能生成新叶,呈现花抱头,即“花打顶”;如顶端出现小瓜纽,形成一簇瓜胎,则是“瓜打顶”。该类植株的中下部叶片浓绿,叶片不舒展、表面多皱缩和突起,生长几乎停滞。
引发原因
温度过低。近期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短,利于黄瓜花发育成雌花。而过多形成的雌花会消耗大量的有机营养,此时植株生殖生长分得较多的营养,使得正常的营养生长受到抑制,导致植株生长点异常。
根系功能不足。首先是底施粪肥不当伤根,使得黄瓜根系发育不良或受伤,吸收能力弱,会形成苗期的“花打顶”。其次是土壤环境差。如土壤湿度过大,造成沤根现象,导致根系吸收能力差;或是土壤板结,透气性不良,根系活性下降;或者是冲肥次数过频,用量偏大,使得土壤盐溶液浓度过高,也会造成伤根,这些都是加速黄瓜“瓜打顶”的主要原因。
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黄瓜进入稳定结果期前,很多菜农会选择喷施乙烯利、增瓜灵等,用以促进雌花的形成,若一次性用量过大或连续使用,使植株体内内源激素过高,也会形成过多的雌花,进而出现“花打顶”的情况。
肥害或药害。一次施肥过多或喷药不当产生药害时,也会造成“瓜打顶”的现象。
应对措施
了解引发黄瓜异常的原因后,菜农可结合各自棚室的具体情况,对症进行缓解。
减轻植株负担。对于结果期的植株来说,菜农应及早摘除植株上的大部分瓜条及新萌发的雌花、幼瓜等,并同步摘除中下部的老叶、黄叶、病叶等,减少营养消耗,减轻植株负担。
做好环境调控工作。一是保证适宜的温度,确保棚温在13℃—30℃,昼夜温差保持在15℃左右。夜温较正常管理稍高,利于植株的营养生长,不利于雌花的分化,以促进植株快速恢复正常生长。二是确保土壤环境良好,根系生长快,功能强大。合理浇水,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按需冲肥,不可过量,营造适宜根系生长的土壤环境条件。
促进生长,补充营养。此期植株营养生长不良,那么,菜农可适当冲施或喷施平衡型肥料,并配合施用功能型产品,起到补充营养、优化土壤环境和增强植株活性的作用。
谨慎使用生长调节剂。当前,大部分的黄瓜品种为强雌品种,进入结果期后,瓜码密,但此前受不良环境影响也会出现难坐瓜的情况,对此,菜农在喷施生长调节剂时,还应结合品种特性、植株生长状态及天气情况,灵活选择促雌产品及用量。或者是定植缓苗后,连续使用功能型产品,喷施、冲施结合,同样能保证植株进入稳定结果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