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霜霉病巧防治

浏览次数:5

进入秋末,棚室通风时间逐渐减少,湿度增大,给霜霉病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提醒菜农提前加以预防。

症状表现

黄瓜霜霉病,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侵染叶片。病初叶片上出现浅绿色水浸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绿色转淡褐色,后期病斑汇合成片,全叶干枯,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上生出灰黑色霉层,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

发病规律

黄瓜霜霉病是一种流行性病害,可通过气流和雨水传播,发病适宜温度为16摄氏度~24摄氏度,适宜湿度为85%以上。当棚室通风不畅,造成棚内湿度大,夜温低,叶片长时间结露时,就会导致该病的暴发,且发病迅速,短时间就可发展到全棚染病,从发病到拉秧,往往仅需一周的时间。

防治措施

改善棚室环境除了白天加强棚室通风降低湿度外,浇水时要根据土壤墒情浇小水,且浇水后要及时通风排湿。有条件的菜农最好选用膜下滴灌的浇水方式,在降湿的同时也避免浇水时降低地温。

提高植株抗性霜霉病主要侵染黄瓜叶片,因此要注重叶片的养护。可通过叶面喷施甲壳素、海藻酸叶面肥,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同时及时将下部染病的老叶、病叶清除掉,降低病害的传播几率。此外,平时注重冲施微生物菌剂、腐植酸等功能性肥料,通过根叶同养,提高植株抗病性。

药剂防治当病害较为严重时,建议选用60%锰锌·氟吗啉+80%乙蒜素,或50%氟醚菌酰胺+66.5%霜霉威盐酸盐,5天~7天喷施一次,连喷2次~3次,喷药时要注意均匀周到,叶片正面、背面均要喷洒,尤其是叶背霉层,以提高用药效果。(果志华)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