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和霜霉病

浏览次数:6

细菌性角斑病和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上常发生的两种病害,由于细菌性角斑病与霜霉病前期症状极为相似,不易区分。现将两者的区别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细菌性角斑病病斑与霜霉病病斑区别大

病斑大小两病皆因受叶脉限制而形成多角形病斑,形状上较难区别,但病斑大小较易区别,细菌性角斑病病斑较小,而霜霉病病斑较大,扩散蔓延快,易连结成大病斑。

病斑颜色细菌性角斑病病斑颜色较浅,呈淡黄褐色或灰白色;霜霉病病斑颜色较深,呈黄褐色。

病斑穿孔细菌性角斑病病斑后期易破裂、穿孔;霜霉病病斑后期常干枯但不穿孔。

背面特征空气潮湿时,细菌性角斑病病叶背面溢出白色菌脓;霜霉病病叶背面长出绒毛状紫灰色至紫黑色霉层。

发病部位细菌性角斑病在叶片、茎、果实上均可发病,茎、叶柄发病常产生水渍状黄色病斑,并常有白色黏液;果实发病初为水渍状,逐渐形成褐色凹陷病斑,龟裂,分泌出白色黏液,病斑可向内发病,变色。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

诱发原因低温高湿易诱发细菌性角斑病;常温高湿易诱发真菌性霜霉病。

药剂防治各不同

细菌性角斑病要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可以选用5%琥胶肥酸铜粉剂喷粉,也可以选用宁南霉素、农用链霉素、春雷霉素、氢氧化铜、琥铜、乙膦铝、乙铝、乙酸铜等喷雾防治。病害进入流行始盛期以后,应适当提高用药量或增加用药次数。注意交替用药。

霜霉病在发病初期选用百菌清烟剂或百菌清与硫磺、腐霉利、霜脲氰、甲霜灵的复配烟剂,分放在棚内4~5处,用香烟或卷烟等暗火点燃,发烟时闭棚,密闭熏蒸一夜,次日早晨通风。隔7天熏一次,熏蒸次数视病情发展而定。另外,如果黄瓜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混合发生,可以选用加瑞农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农抗120,400倍液)加新植霉素(5000倍液)喷雾防治。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