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天气变化大蔬菜灰霉病发病多

浏览次数:17

早春季节,天气变化大,且倒春寒频发,棚内仍然会形成低温高湿的小环境,容易诱发灰霉病的发生和流行。

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胞菌,生长温度为2℃-30℃,适宜温度为20℃-25℃,当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20℃-25℃时病菌繁殖较快,且温度降低时,若叶片、果实和茎秆上出现明水,传播速度会加快。因此,菜农可将白天棚内温度提高到25℃-30℃,如茄子可将温度控制在28℃-30℃,番茄25℃-28℃,辣椒30℃左右,黄瓜28℃-30℃等等,夜间温度控制在15℃左右。

病菌传播需要持续90%以上的湿度,降湿是预防灰霉病的重中之重。可在早上拉起保温被后分次放风,拉棚后一小时左右放风一次,时间大约在20分钟左右,等到棚温提高到30℃以上时再拉开风口。另外,在操作行覆盖秸秆或稻壳,对降低棚内湿度也有不小的作用。

灰霉病的发生往往是从蔬菜的花期到果实膨大期发病最为严重。因此,勤拾残花,或者在点花药、蘸花药中加入适乐时或卉友等,可大大降低灰霉病的发生几率。另外,发生灰霉病的病叶、病果要及时清理出棚。

在日常生产中,菜农应间隔7—10天,喷洒一遍保护性药剂,如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在冬春低温高湿季节,可喷洒腐霉利等防治灰霉病的药剂,若发生灰霉病后,推荐以下配方:腐霉利或速克灵(50%腐霉利)+甲基托布津;50%嘧菌环胺+70%丙森锌(此配方瓜类蔬菜禁用);50%啶酰菌胺+75%百菌清。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