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夏西红柿用药要因“位”而异

浏览次数:16

一些种植越夏西红柿的菜农反映,近期西红柿细菌性病害发生严重,如细菌性髓坏死、疮痂病和溃疡病等。在使用同一种用药方法进行防治时,有的菜农反映效果很好,而有些菜农则反映效果不理想。既然同是细菌性病害,为什么同样用药防治效果差别却这么大呢?

据笔者了解,细菌可在西红柿植株的表皮或者内部为害,而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又分为触杀性药剂和内吸性药剂两类。触杀型药剂主要是指铜制剂,内吸性药剂则包括抗生素类、叶枯唑等。所以,在防治时,针对西红柿植株不同部位发生的细菌性病害,防治方法也有所不同。像西红柿的疮痂病、溃疡病等病害,细菌主要在西红柿的表皮为害,菜农可以使用铜制剂等具有触杀性的药剂进行防治,效果较好。而细菌性髓坏死主要是在西红柿植株的茎秆内部为害,这时如果再使用触杀性的铜制剂等进行防治,效果就不理想,菜农应使用具有内吸性的药剂,如农用链霉素、叶枯唑、新植霉素等,效果较好。(张文刚)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