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产后大出血的防治措施

浏览次数:0

奶牛产后大出血,是母牛在分娩过程中由于难产或助产不当引起子宫和阴道损伤致使血管破裂出现的大量失血。在临床上发病率虽然不高,但由于其治愈率低,死亡率高,给养牛户造成的损失惨重。从2006年3月到2007年4月,河南省新密市奶牛产犊2800多头次,发生产后大出血11例,发病率为3.9‰,11例中死亡7例,占发病的64%;治愈3例,占27%,1例由于产道继发顽固性炎症被迫淘汰。笔者在临床上对奶牛产后大出血的原因、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现分述如下:

一、奶牛产后大出血的主要原因

1、临床上发生产后大出血的大多是初产牛

由于奶牛户追求眼前效益,早配现象司空见惯,到产犊时还未完全达到体成熟,产道狭窄,引起难产,发生产后大出血。产道损伤和出血部位都在骨盆腔前口至中部的子宫颈阴道部的下壁和侧壁。创面大多是大面积钝性挫伤,由于胎儿在外力作用下与产道发生挤压摩擦所致。

2、饲养管理不当,奶牛过肥

由于脂肪大量充积于产道,使产道扩张受到限制,造成产道狭窄。在新密市某奶牛小区解剖一头产后大出血死亡奶牛时,从产道周围剔出的脂肪足有5千克,可见肥胖程度。另外,怀孕奶牛的运动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怀孕后期的运动很重要,否则发生难产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3、助产方法不当

奶牛发生难产,不认真检查胎儿、胎位及产道情况,而是强性硬拉,致使产道被挫伤引起大出血。该市某奶牛小区一头奶牛产犊难产,畜主让四位职工帮忙拉,小牛是拉出来了,可大牛却因产后大出血死亡。

4、奶牛选配不科学,引起胎儿过大

有的奶牛户为了改良奶牛品种,选用优质冷精,无可厚非,但必须根据实际选择恰当的公牛冷精。临床调查时发现,不恰当选用公牛冷精难产发病率相对较高。

二、奶牛产后大出血的防治措施

1、控制好奶牛的初配年龄和体重。

奶牛初配年龄不能低于16个月,并且体重要达到成年体重的70%(即350千克)以上方可配种。

2、合理饲养管理,加强运动,控制膘情

奶牛进入干乳期,应适当降低能量饲料,增加蛋白饲料和矿物元素,既要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又要控制膘情,不能过肥。

3、正确处置难产病例,合理助产

在处理难产病例时,不要急于求成,应全面检查,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不能生拉硬拽。若是胎位不正,应当先校正胎位,再实行人工助产,牵拉时一定要注意用力方向,一般产科绳与母牛形成圆弧形,有利于犊牛的产出。若是胎儿过大,产出困难,可以采取剖腹产术。

4、科学选配

奶牛品种改良,选择冷精应根据本地奶牛体型特点选配。南方品系的奶牛尽量选用中等体型公牛冷精,防治胎儿过大引起难产。

三、奶牛发生产后大出血应及时治疗

止血的关键是找准出血部位。由于产道损伤大多是大面积挫伤,创口不整齐,找准出血点难度较大。临床上可以采用压迫止血法。具体方法是:将脱脂纱布绕成圆柱状(比产道略粗),用止血敏(或肾上腺素)20支淋于纱布表面,然后用手将纱布压迫在创面上,保持10分钟~20分钟。如出血减慢或停止可将手退出,止血纱布保持12小时至24小时后取出。若损伤部位在阴门和阴道前庭,可采取止血钳或缝合方法止血。

抗菌消炎

要采取局部清创和全身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防止感染。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