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莴笋无公害栽培

浏览次数:9

莴笋是我省栽培区域较广的蔬菜之一。莴笋的茎、叶都能食用,主要食用部分是肥大的肉质茎,它由营养生长时期的茎和生殖生长时期的花茎组成,叶子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既可生食,又可熟食。一般每亩栽4000-5000株,产量3000-4000公斤,亩用种量100克。一、品种选择栽培的品种根据企业销售市场需求而定。适宜本地栽培的有太原莴笋、西宁白皮笋等品种。二、播种期秋莴笋在我省大部分地区的适宜播期是6-7月直播。三、播种方法一般采用先起垄后播种,按80厘米宽的行距开沟起垄,沟宽30厘米,垄宽50厘米,每垄双行。垄上按35-40厘米的株距定植或直播。莴笋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是10-30℃,30℃以上时发芽困难。所以在夏季高温季节播种时,种子必须用冷水浸种1-2小时,播种后要及时覆土、浇水。四、管理1、苗期管理苗出齐后,浇一大水,然后间苗,适时中耕定苗(亩留苗4000株左右)。此种方法虽播种时费工,苗期管理方便,苗生长健壮,不容易“窜秆”出现肉茎中空。2、肥水管理莴笋定苗后应促进发棵,要少浇水,多中耕、勤追肥,使叶子充分生长,为茎部的肥大积累养分;茎开始膨大并长出2个叶序环的叶片时再浇水,结合浇水施用三元复合肥,促使茎部尽快肥大。此次浇水是由“控”转为“促”的关键期,浇早了易使叶子徒长,茎部容易窜杆。茎部的肥大加快后,需水、需肥量增加,此时,根据墒情浇水施肥。五、病虫害综合防治1、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该区栽培的莴笋病害危害少,主要有霜霉病。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2、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⑴选用抗病品种。凡根、茎、叶带紫红色或深绿色的品种表现抗病,如尖叶笋、青麻叶莴笋较抗病。⑵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注意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收获后清洁田园,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加强虫害防治。⑶化学药剂防治。霜霉病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防治。3、化学防治用药标准为保证产品食用安全,在施用农药时应做到以下几条:严格按照规定的安全间隔期、浓度、施药方法用药;要避开采摘时间施药,应先采摘、后施药;采收前10天严禁施用化学杀虫剂,应首选生物制剂,要尽量交替施用不同类型的农药防治病虫害。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