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预防 杜绝大姜"扎辫子"

浏览次数:14

记者近期到山东青州、安丘等大姜产区采访时发现,今年大姜又出现了心叶卷曲的情况,当地姜农称之为“扎小辫”或“挽辫子”。

山东安丘石堆镇菜农王师傅说:“大姜上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对营养生长很不利,因为叶片不能正常展开,对未来植株的生长和姜块的膨大有很大影响。”

大姜为何会长出“小辫”呢?记者采访了数位姜农,他们对“辫子”的形成原因众说不一。下面记者就来分析一下造成大姜“扎小辫”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第一是害虫影响。当前天气干燥少雨,有利于蓟马、红蜘蛛等害虫的繁殖和为害。红蜘蛛是刺吸式口器,取食后造成细胞死亡,在叶片上出现圆形的黄色小斑点。蓟马是锉吸式口器,取食后造成叶片变硬。此类害虫多躲在大姜茎秆幼嫩的生长点处,在叶片还未抽出时就已经在其背面为害了,因此叶片不能正常抽出或展开。

建议姜农抓紧时间防治这两种害虫。药剂防治可用哒螨灵、乙螨唑、螨危等药剂进行防治,选择早晚害虫活动时喷药,重点在叶片背面以及生长点处。另外,田间释放草蛉、食螨瓢虫和捕食螨等天敌昆虫,对红蜘蛛也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第二是高温障碍。大姜苗期不耐高温,在20-23℃时生长最适宜,超过26℃则生长受阻,超过35℃会造成大姜干叶甚至植株死亡。尤其是下午两点左右的高温强光,将会直接导致姜芽干枯死亡,致新生叶片畸形,后来长出的叶片不能正常伸展。

记者在安丘市石堆镇的大楼戈村、桃园村以及景芝镇的葛家彭旺村采访时就发现,未进行遮荫的大姜叶片的叶尖和叶缘多有干枯黄化的情况,大姜“挽辫子”的情况发生率明显增加。

第三是浇水施肥不当。大姜的叶片为披针形,失水后易形成两侧卷曲成管状。而导致叶片失水的原因通常是根系受伤或土壤缺水。

通常来说,造成根系受伤的原因有一次性施肥过多烧根、浇水过大或降雨后排水不及时沤根等。根系受伤后,吸收能力大大降低,水分不能满足白天叶片蒸腾的需要,叶片会自然收缩卷曲。尤其是近期正值麦收前后,温度高,光照强,降雨少,空气湿度小,水分蒸发强烈,极容易导致细胞缺水,叶片不能正常伸出。要注意及时浇水,保证合适的土壤湿度,避免干旱。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