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苗期管理重防三类问题

浏览次数:10

问题一:

绵疫病

茄子绵疫病主要为害果实、叶、茎、花器等部位。苗期也容易发生,主要为害茎秆。

症状识别

幼苗期的发病症状与成株期症状不同。幼苗染病,嫩茎呈水渍状缢缩,引起猝倒病。苗床湿度大时,在苗床或其附近床面上常见密生白色棉絮状菌丝,别于立枯病。大苗期至成株期叶片受害,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至淡褐色水渍状病斑,有明显轮纹,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展,边缘不清晰,斑上生有稀疏白色霉状物。干燥时,病叶片干枯破裂。嫩茎染病,病部变褐色,缢缩,致使上部叶片萎蔫干枯。

发生规律及原因

该病病原菌属于卵菌。病菌生长发育适温为28℃-30℃,适宜发病温度为30℃,空气相对湿度85%,有利于孢子形成。高温多雨、湿度大时病害易发生。

防治方法

除了加强栽培管理,关键是药剂防治。前期预防该病时,可喷施保护性杀菌剂;若出现发病植株,可喷施霜脲氰锰锌等进行防治。

问题二:

嫁接口病害

为了预防黄萎病和枯萎病,当前茄子都进行了嫁接,但嫁接后留下的嫁接口却容易成为病原菌侵染的途径。

嫁接口染病,多是菜农的管理疏忽造成的。定植时埋得过深或者地膜覆盖过高,嫁接口处湿度过大,就容易造成病原菌感染,严重时造成茄子萎蔫、死棵。当前棚内的空气湿度较大,茄子的嫁接口处会凝结露水,给病菌的侵染创造了条件。

嫁接口处常发的病害有疫病、茎基腐病、细菌性病害等。疫病的典型症状是发病初期嫁接口上下的茎基部呈水浸状,并逐渐腐烂、变黑、然后缢缩,严重时导致死棵。而茎基腐病发病初期,茎基部一侧出现凹陷的黑褐色小斑点,随着病情发展连成片形成梭形或长条形病斑,病斑绕茎一周后导致死棵。细菌性病害常导致嫁接口处茎基部的表皮腐烂,并有菌脓溢出。

提醒菜农要盯好嫁接口,注意对嫁接口的保护,预防病害的发生。预防嫁接口病害,首先要注意做好提前准备,降低嫁接口湿度,创造不利于病菌侵染的环境条件,主要措施有:一是嫁接时砧木茎秆不要太低。二是定植时不要埋得过深。三是地膜覆盖时要注意露出嫁接口。这样,可保证嫁接口处湿度较低,降低病原菌侵染的几率。没有发病的植株,菜农可用广谱性杀菌剂喷淋茎秆或调成糊状涂抹茎秆,尤其要涂抹于嫁接口周围,预防嫁接口病害的发生。疫病可用甲霜灵等淋茎灌根防治;茎基腐病可用甲基立枯磷、苯醚甲环唑等淋茎灌根防治;细菌性病害时可以用松脂酸铜、喹啉铜配合链霉素、中生菌素等喷淋预防,重点喷淋嫁接口处。

问题三:

生理性缺硼

茄子苗定植后经常出现生理性缺硼症状,表现为,上部生长点新叶突然萎蔫,叶片上无任何病斑,掰开茎秆可见条条褐筋。对于老芽嫁接的茄子苗,这种情况发生得更严重一些。茄子苗期缺硼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硼肥补充不足;二是定植后担心茄子旺长,采取控水的办法,影响了硼元素的吸收。

为预防该病发生,建议菜农朋友在底肥中适量施用硼肥,有利于茄子在苗期建立强壮的根系。一般来说,每亩地基施0.5-1公斤的硼肥可满足茄子生长对硼素的需求。茄子定植后及时喷施含硼的叶面肥,连续喷两次。另外,要注意及时浇水,避免旱涝不均。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