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下旬以后油菜陆续进入盛花期,是菌核病防控的关键时期,根据当前油菜菌核病病源基数、苗情特点与生育进程,结合花期天气趋势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油菜菌核病将达偏重发生。
油菜菌核病,又称菌核杆腐病,是由核盘菌引起的,发生在油菜等作物的一种病害。该病主要为害油菜的茎、叶、花、角果、种子。其发病率一般为10-30%,严重田块达80%以上。病害不仅导致减产10-70%,还会使病株种子含油量锐减,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油菜菌核病症状
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发病常从叶片蔓延至叶柄和茎杆,叶片、茎杆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潮湿时病斑扩展迅速,全叶腐烂,干裂时病斑破裂穿孔,表面生有白色絮状霉层。
发病原因
1、栽培因素:秋播部分稻茬油菜播种出苗偏晚,播栽期拉长,且越冬期间弱小苗冻害发生程度重于大壮苗,导致油菜生育进程不齐,地区间苗情差异大,油菜抗逆性弱,易受病菌侵染。
2、气象因素:冬季平均气温偏高,对油菜菌核病菌核的越冬存活有利;第一场透墒雨开始日期较常年同期略偏早,预计出现在3月下旬-4月上旬,对菌核病的侵染发生有利,4月降雨偏多1成,有利于后期油菜菌核病的侵染流行。
3、偏施氮肥:偏施氮肥也会导致菌核病发生,种植油菜的密度太小或者田间排水不畅导致田间湿度大等都有可能引起。
防治意见
1、及时摘除油菜下部“老、黄、病叶”带出田外,深埋销毁,做好清沟沥水,及时排出田间渍水,降低田间湿度。
2、药剂防治:油菜初花期(主茎开花率80%以上),用第一次药,间隔7天用第二次药。
3、防治药剂:可选用腐霉利、异菌脲、啶酰菌胺、菌核净、咪鲜胺、氟唑菌酰羟胺等单剂或复配药剂。
4、施药方法:每亩兑水30-40公斤喷雾,喷药时上下喷透,尤其是油菜枝叉、茎杆等易感部位,以保证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