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状表现油菜幼苗受害,子叶和真叶背面出现淡黄色病斑,严重时叶片和子茎变黄枯死。油菜长大后,叶背面的淡绿色病斑渐变为黄色至黄褐色。潮湿时,叶背病斑产生白色霉层。若环境条件合适,病斑迅速增多,叶片干枯。
二、发病规律本病由寄生霜霉真菌浸染所致。病菌孢子囊萌发的温度为3℃~25℃,16℃有利于病菌侵入,24℃有利于病菌生长发育。病菌孢子囊形成和浸染需要有水滴和露水。棚室内冬季密闭较严,昼夜温差大、湿度高,结露时间长,对发病有利,连阴雨天气或浇水后不及时放风,栽植过密或偏施氮肥,均会加重病情。
三、防治方法(一)种子和棚室消毒。用25%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干种重量的0.3%拌种。也可用50%的福美双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药量为用种量的0.4%。有条件的,移栽前用5%的百菌清粉尘剂喷粉消毒,每亩用量为1公斤。(二)栽培防病。合理施肥、浇水,避免大水漫灌,适时中耕松土。室温超过25℃时及时通风并降低湿度。发现病叶随时摘除,收获后搞好田园卫生。(三)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百菌清粉尘剂喷粉(用量同上)。也可用40%的疫霉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25%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来源:河南科技报作者: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