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低优质油菜保优高产栽培技术
双低优质油菜是指大田生产的菜籽油中芥酸含量不超过5%(传统品种菜籽油芥酸含量为45-55%)、菜饼中每克饼粕硫苷含量低于45微摩尔的油菜。菜油中芥酸含量低了,其他的有益脂肪酸含量升高,从而使菜油的营养价值提高。菜饼中硫苷含量降低了,菜饼就可以直接用做饲料,发展双低优质油菜对人体健康和发展畜牧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栽培要点
⑴选择优质良种。适应我省种植的双低优质油菜品种有:皖油系列、天禾油系列、华皖油系列和秦优系列品种等。沿淮淮北地区可选用冬性或偏冬性油菜品种,江淮地区可选用半冬性品种,沿江及江南地区宜选用偏春性品种。
⑵连片隔离种植。种油菜的茬口要能水旱轮作,以防除自生油菜和土壤中的菌核。优质双低油菜必须做到集中连片种植,一村一乡种1-2个品种,周边不种高芥酸油菜品种,防止串粉杂交和生物学混杂,降低菜籽品质;同时在油菜开花前要及时清除其它十字花科蔬菜的花苔。
⑶培育壮苗。安徽省油菜育苗期:两熟制地区在9月中旬播种,三熟制地区9月中、下旬播种,苗龄30-40天。苗床与大田比以1:6为好,每亩苗床播0.4-0.5公斤种子,要施足底肥,足墒播种,播种均匀,要防旱、防涝、防板结。出苗后间除丛生苗,三叶期定苗,每平方米留苗120-130株,并于三叶期叶面喷施烯效唑溶液。注意防治病虫害。移栽前1周施送嫁肥,起苗前一天浇透水,以使菜苗带土移栽,苗床上的底脚苗一定要废弃,不要用于生产。
⑷提高移栽质量。及时翻耕晒垡,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整地做畦,三沟配套,使明水能排、暗水能滤,移栽要直、根要栽正,棵要栽深、栽稳,不栽钩根苗,要做到边起苗边栽,边浇定根水,大小苗分开栽、不混栽。栽植密度,甘蓝型品种、高肥田块,每亩栽8000-10000株为宜,中等地块10000株左右,肥力低地块12000-15000株,沿江江南三熟制地块10000-12000株,白菜型油菜一般每亩18000-22000株。直播油菜比育苗移栽密度增加20-30%。
⑸科学施肥。双低优质油菜需肥量较大,一般亩产100-150公斤油菜籽的施肥标准:纯氮12.5-15公斤,五氧化二磷7.5-10公斤,氧化钾10公斤。施肥以底肥为主,氮素底肥占50%,苗肥占30%,苔肥占20%,苔肥在苔高10厘米左右时施;磷、钾肥可一次性做基肥施用,如土壤砂性较重,钾肥部分做基肥施用,部分做苔肥施用。
⑹严防花而不实病。油菜对硼极为敏感,缺硼易造成“花而不实”,影响产量和品质。因此,在油菜播种时,每亩施硼砂0.75-1.0公斤做底肥,在苗期和蕾苔期,每亩各喷一次0.3%硼砂溶液50公斤。
⑺检测收储。在收获、运输、脱粒、仓储过程中,注意防止机械混杂。实行单收、单贮和单加工。
2、注意事项
双低油菜要水旱轮作不重茬种植,同期的十字花蔬菜要除苔,不用非双低油菜果壳沤制的肥料作基肥,苗期防治蚜虫危害,特别注重后期菌核病的综合防治。
(二)优质油菜防冻抗逆栽培技术
由于越冬期间和早春的冷空气侵袭、品种选用不科学、播栽期偏晚、施肥管理措施不当等原因,往往引起油菜冻害,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绝收。因此,防冻抗逆栽培油菜非常必要。
1、栽培技术要点
沿淮、淮北选用冬性品种,淮河以南地区选用冬性、半冬性品种。育苗移栽,适时播栽,培育壮苗。背北向阳移栽,越冬前后,结合中耕培土壅根。栽后早施氮肥,促进早活棵、早发苗,增施磷钾肥,加厚油菜细胞机械组织,增强油菜抗冻能力。
开好“三沟”,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根系健壮生长,提高抗冻能力。冬前用土杂肥、草木灰、作物秸秆等覆盖油菜,可以保持地温相对稳定,减少叶面蒸腾,避免冷空气对叶片的直接伤害,还可以弥合土缝,防止漏风吊苗。每亩覆盖稻草200-300公斤。
对因播栽早、长势旺、有徒长趋势的油菜,于12月20日前后,每亩用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60克,对水60公斤均匀喷施叶片。在寒潮大冻前及时灌水,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温差,减轻冻害。对早苔、早花现象的地块,进行深中耕,耕深5厘米左右;对已经出现早苔、早花的油菜,可在春节后选择晴天、气温较高时摘苔,并及时追施速效氮肥,使生长恢复生机,防御低温冻害。
2、注意事项
沿淮及淮北地区冬前根据苗情注意培土壅根的深度,可适当考虑盖砂压心;做好抗寒栽培措施的落实,除油菜早苔宜在晴天进行。阴雨天进行,易造成病害感染。
(三)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
推广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抢时播栽,不误农时,减少水土流失和冬季撂荒,对于促进劳动力转移、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主要如下。
1、油菜免耕直播机开沟配套栽培技术
油菜免耕直播机开沟栽培技术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直接在稻板茬上施肥、撒播种子,然后在土壤宜耕期内用开沟机开沟,并将开沟土均匀抛撒在畦面上达到覆盖种子的一种轻型种植方式。
⑴重施基肥。基肥是免耕直播油菜获得高产的基础,每亩施农家肥1000公斤,高含量的三元复合肥30-40公斤,硼肥0.75-1.0公斤与有机肥混合作基肥施用,均匀撒施在稻板田面上。
⑵适期早播。一季稻收获后即可播种,一般9月25-10月5日为适宜播种期。每亩播种量150-200克,掺细土或细沙拌匀,均匀撒在本田中,再将肥料撒入田内,如果用三元复合肥做基肥的,也可将种子与肥料混合均匀,一起撒下,可提高工效。
⑶机械开沟与抛土覆盖。土壤适耕时开沟抛土,以利于出苗。沟宽20厘米,沟深15厘米,将土均匀地覆盖在种子和肥料上,覆土厚度2.5厘米左右。同时要开好腰沟、围沟、田头沟,做到沟沟相通,方便排灌。开沟以12-15马力的手扶拖拉机为动力,与1KL18型开沟起垄机相配套,同步完成开沟、抛土等工序,1台机械每天可开沟抛土40亩。
⑷化学除草。防除杂草的方法有:一是清沟,以土压草;二是早施苗肥,促幼苗生长,以苗压草;三是冬前施腊肥,亩施厩肥1000-1500公斤,匀铺行间,并结合清沟,将沟泥均匀覆盖畦面,以肥压草;四是化学除草。一般进行两次,开沟结束后,每亩用乙草胺120克,喷施厢面,封闭杂草。间定苗结束后再进行一次化除,禾本科杂草用“高效盖草能”或“精克草能”进行防除;阔叶类杂草用“高特克”或“好施多”等进行防除。
⑸早间、定苗。直播油菜由于播种量大,容易产生高脚苗。因此,要早间苗、定苗。间、定苗原则,即:子叶期去密留稀,棵棵放单;2-3叶期去小留大,叶不搭叶,留苗数为定苗数的1.5倍左右;5叶期去弱留强,去病留健。每亩留苗密度一般为10000-15000株。
⑹追肥、覆盖。掌握“早施、轻施提苗肥,腊肥搭配磷、钾,薹肥重而稳”的原则。早施、轻施提苗肥,结合间、定苗,亩用250-500公斤人畜肥对3公斤尿素浇施。腊肥一般在12月中旬,以暖性半腐熟猪牛栏草粪和草木灰为主,覆盖苗面,壅施苗基。也可在寒流到来之前每亩用稻草150-250公斤均匀覆盖在菜苗的四周,对除草、保温、保墒和抗寒防冻、改善土壤结构都有好处。开春后施一次苔肥,适当早一些、重一些,一般亩施尿素10-15公斤,做到见蕾就施,促春发稳长。
⑺防病治虫。苗期主要防治菜青虫、跳甲和蚜虫,可用大功臣、虫杀净等药剂防治。春后主要防治菌核病、霜霉病和蚜虫,其重点是防治菌核病,在油菜主茎开花95%时,每亩用80%多菌灵超微粉100克或20%使百克乳油50毫升对水50公斤均匀喷雾(最好用机动迷雾机防治,每亩用水15-20公斤即可),7-10天后用上述药剂再防治一次。
2、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重点是播种和收获,略)
3、油菜免耕移栽机开沟配套技术
1、清沟排渍,机械化开厢沟。要求水稻散籽后及时排水晒田。9月底至10月初,将收割后的稻田留稻桩15-25厘米,采用配套的机械开厢沟,标准为沟宽25厘米,沟深20厘米,厢宽1.8米。
⑵及早育苗。油菜的壮苗秧龄40天左右,达到6片真叶以上时移栽,应根据前茬作物的收获期,确定育苗播种期,一般在9月15日前后播种。
⑶适时移栽。一般宽行47厘米,窄行33厘米,穴深4-5厘米,穴距随密度而定,一般按每亩8000-12000株的密度移栽为宜,移栽时菜苗靠近穴壁,做到苗正根直,用氮、磷、钾、硼化肥和有机肥配合作压根肥,并及时浇定根水。或整块田栽完后畦沟洇墒,有利于油菜早活棵,早发苗。如果遇到连阴雨天气,要突击板田开沟,及时排除地表水,当板田墒情达到移栽要求时立即抢栽油菜。一旦出现苗等田现象形成了高脚苗,移栽时应将高脚部分深埋土中,有利于防冻害防倒伏。如果板田油菜移栽时遇旱,可在板田上灌一次跑马水,让田面湿润,适时进行移栽。
⑷中耕、施肥、除草。油菜成活后,及早施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每亩30-40公斤,有机肥每亩3000公斤,或者在开沟前作底肥撒施在厢面上,机械开沟时,将沟土抛洒在厢面上,掩埋好肥料。免耕油菜中耕除草要早,中耕要先浅后深,一般中耕2-3次,消灭杂草,疏松土壤,促进根系生长。在草荒严重时也可喷施除草剂(方法同前面)。
⑸早管促早发,培土防倒伏。在施肥上,一是栽后及时浇施定根清粪水,二是返青成活后早施提苗肥,三是重施开盘肥,四是看苗酌施蕾苔肥。在全田油菜封行前,结合追肥进行培土防止后期倒伏。培土要逐渐加厚,即活棵后第一次要浅,以后逐渐加厚到5-6厘米,促根系下扎,以防除杂草和后期倒伏。
⑹综合防治病虫害(略)。
4、注意事项
免耕机械化开厢沟,厢面宽最适为1.2-1.5米,太宽不便于起沟土掩盖肥料,太窄造成覆土厚度过大,不利于油菜生长。重视抓好田间化学除草和越冬前中耕、追肥管理,注意防止油菜后期早衰和倒伏。
(技术依托单位: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联系人:邢君刘磊周可金联系电话:0551-26255662823795转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