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油菜病虫害将偏重发生

浏览次数:4

省植保总站根据近年来小麦、油菜病虫发生情况,去年冬前病虫残留基数以及当前作物苗情和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预测今年小麦病虫总体呈偏重发生,其中小麦纹枯病将偏重发生,小麦赤霉病在沿淮及淮河以南地区将中等至偏重发生,小麦吸浆虫在沿淮、淮北常发区将偏重发生,小麦蚜虫将中等发生。油菜菌核病也将偏重发生。小麦纹枯病去年我省小麦播种时土壤墒情较好,小麦播种适时,播种质量高,出苗整齐,但利于小麦纹枯病冬前侵染。据各地近期调查,小麦纹枯病已普遍发生,泗县、凤阳县和凤台县分别高达14.6%、15.1%和35%,其中凤台县为近3年同期的2.24倍。预计全省小麦纹枯病发生面积1500万亩。小麦白粉病2007年小麦白粉病在沿淮和淮北麦区中等发生,其中皖麦50、烟农19、豫麦70等感病品种偏重发生,菌源广泛存在。预计全省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600万亩。小麦赤霉病淮河以南主栽品种扬麦系列对小麦赤霉病抗性不强,在沿淮及其以南麦区小麦赤霉病将中等至偏重发生。预计全省发生面积700万亩。小麦蚜虫和麦蜘蛛受冬季持续低温雨雪的影响,小麦蚜虫和麦蜘蛛越冬基数较低,目前小麦蚜虫大多数地区未见,麦蜘蛛每市尺行长发生数量一般均在10头以下,数量低。小麦蚜虫在全省中等发生,预计全省发生面积1500万亩。小麦吸浆虫小麦吸浆虫近年在常发区发生有所回升,2007年5月中旬剥穗调查,阜南、埇桥、泗县、颍东、蒙城、太和等地虫穗率均在13%以上,百穗虫量分别为361头、265头、226头、124头、38头、35头,大部分地区数量高。小麦吸浆虫在沿淮、淮北常发区偏重发生,预计全省发生面积300万亩。根据气象部门预报,今年春季(3~4月)降水量淮北比常年略多,淮河以南地区接近常年或略少;平均气温全省比常年略高,但气温变幅较大。气象条件仍利于淮北主产麦区小麦病害的流行和吸浆虫的发生。油菜菌核病油菜菌核病是我省油菜主产区的主要病害,常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菌源广泛存在。今年冬季持续低温,也降低了植株抗病性。自1月中旬至2月上旬,我省遭遇长期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油菜受冻面积大,特别是部分早播早栽类型和特迟播弱、小苗遭受严重冻害,植株抗病性下降。近日调查,桐城市叶片冻害率13.6%~31%;徽州区平均单株受冻、伤叶片3.5片。同时,雪压造成叶柄折断等受损形成大量伤口,有利于病菌侵染为害。我省主栽品种皖油18、皖油14和绵油12等多为感病品种。若春季后期气候继续有利,将有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省植保总站预计,沿江及江淮油菜主产区偏重发生,全省发生面积约900万亩。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