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棉花优质高产雨季管理是关键

浏览次数:5

控制肥水。夏天进入雨季,棉花即长枝叶又增蕾结铃,对肥水的需求达一生高峰,应适时追肥,谨防脱肥早衰。但由于雨季雨水相对偏丰,极利于各种肥效的发挥而导致棉株旺长、疯长。因而,在追肥的同时还应做到:1.对底肥充足,苗肥量大的棉田应少施或不施,并注意清沟沥水,谨防渍涝。2.对棉株发育迟缓,红茎到顶,叶小色黄的棉田宜早施并加大肥料用量,如尿素用量每亩可在8公斤左右,也可喷洒棉花壮蒂灵。另外,若发生连续干旱,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时,应适时隔沟补水。

适期化控。进入雨季后,棉株极易发生疯长,引起蕾铃脱落,而及时用缩节胺或助壮素化控可稳定棉株生长,改善株型,多增蕾结铃。其方法是:雨季初期棉花初开花时,每亩用助壮素6-8毫升或缩节胺1.5-2克,对水30-40公斤全田喷施。进入雨季中期,约在7月底8月初,可亩用缩节胺原粉3克左右,对水40-50公斤喷施。

勤整枝打顶。由于雨季棉株生长加快,其赘芽也易发生。因而,应于雨停间隙及时人工抹掉。当棉株长到预定的株型高度时,为打破和抑制顶端生长优势,减少上部无效果枝对养分的无谓消耗,促进棉铃发育等,应适时(约在7月下旬)打顶。

科学防治病虫害。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与否,和雨季雨量状况关系极大。倘若雨季降水少而均匀,则利于棉铃虫暴发流行。然而,若雨季降水少、干旱严重,则利于红蜘蛛繁衍危害。相反,若雨季出现连续阴雨,棉株旺长,疯长严重,且田间排水不良,棉株极易患枯、黄萎病,同时又引发烂铃病出现等。因此,棉花病虫害的防治,应结合雨季的天气情况,合理选择农药,科学防治,方能事半功倍。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