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趋势
1、四代棉铃虫:中等偏轻发生,非抗虫棉和抗性差的品种中等发生;产卵盛期8月9-21日,高峰期8月14-16日。
主要依据:①三代残虫量较高。7月下旬后期调查平均百株残虫量:和县6头、含山4.4头、无为2.3头,均为2005年以来最高值。②气候条件不利。气象部门预报,8月份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对其发生不利。③品种抗性减弱。我市棉花品种主要为抗虫棉,生长中后期抗性趋弱,食料条件有利。④三代发育进度偏早。7月27-28日调查,无为、含山三代幼虫1~6龄比例依次为3.0%、11.8%、23.1%、34.9%、18.3%、8.9%,2.6%、7.7%、17.9%、30.8%、25.6%、15.4%,推算发生期如前。
2、三代斜纹夜蛾:中等发生。
主要依据:①诱蛾量偏高。7月份累计诱蛾量:无为、居巢、庐江分别为151只、59只、15只,是中等偏轻发生去年同期的8.9倍、2.8倍、1.2倍。②田间虫量较高。8月3~4日调查,平均百株虫量:庐江14头、无为1.8头、含山1.6头,均高于去年同期值。③食料条件有利。我市棉花长势普遍较好,食料条件丰富。④气候条件无明显不利影响。8月份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对其发生无明显不利影响。
3、四代棉盲蝽:中等、局部偏重发生。
主要依据:①虫量偏高,新被害株率略低于去年。无为、居巢7月份累计诱虫量分别为125头、80头,无为是中等发生去年同期的2.7倍,居巢是中等偏轻发生2007年同期的5.0倍。
近期调查平均百株虫量:和县12头、无为4.5头、含山2.2头、庐江1.3头,多数是去年同期的1.8~2.5倍;新被害株率:庐江5.3%、含山3.8%、无为2.7%、和县1.3%,均低于去年同期。②防治难度大。棉盲蝽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发生盛期不明显,且成若虫活动能力强。③气候条件较为有利。8月份降水量比常年偏多,有利其取食为害。
4、棉蓟马:中等发生。
主要依据:①田间虫量差异大。近期调查,无为、和县平均有虫株率分别为29.3%、9%,是中等发生去年同期的43.7%、28.1%,百株三叶虫量分别为171.3头、17头,是去年同期的63.4%、18.1%;但含山、居巢平均有虫株率为48.5%、20%,是去年同期的3.3倍、1.4倍,百株三叶虫量为557.2头、111头,是去年同期的5.8倍、4.7倍。②气候条件有利。8月份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对其发生较为有利。
5、棉叶螨:中等偏轻发生。
主要依据:①田间螨量普遍偏低。近期调查,庐江、居巢、和县、含山平均有螨株率依次为10.7%、4.6%、2%、1.9%,是近三年同期均值的91.5%、71.5%、94.7%、31.1%,百株三叶螨量依次为44头、9头、6头、23头,是近三年同期均值的17.2%、60.9%、69.0%、77%;无为未查见。②气候条件有利。8月份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对其发生有抑制作用。
6、棉蚜:轻发。
主要依据:①田间蚜量低。近期含山、庐江、无为、居巢、和县平均有蚜株率依次为33.6%、33.3%、31%、18.2%、16%,百株三叶蚜量为3704.2头、594.7头、203头、194头、71头。②天敌控制作用较强。8月3-4日含山、无为调查,平均百株天敌单位30.8个、6.7个,对其发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③气候条件不利。8月份降水量比常年偏多,不利其增殖危害。
二、防治意见
8月中下旬棉花害虫防治应以棉盲蝽、斜纹夜蛾、棉蓟马为重点,兼顾棉铃虫、棉叶螨、棉蚜,严格按照达标防治的原则,认真开展好化学防治。具体方法如下:
1、防治时间。①8月15-17日,主治棉盲蝽、棉铃虫,兼治斜纹夜蛾;②8月21-23日,主治棉盲蝽、斜纹夜蛾、棉蓟马,兼治棉铃虫、棉叶螨、棉蚜。
2、防治指标。棉铃虫:百株低龄幼虫10头;斜纹夜蛾:百株初孵幼虫1窝;棉蚜:百株三叶蚜量10000头;棉蓟马:被害株率达20%;棉叶螨:有螨株率低于15%时挑治,超过15%普治;棉盲蝽:百株虫量10头。
3、防治药剂及施药方法。
①防治棉铃虫、斜纹夜蛾:可亩用35%硫丹乳油90毫升或1%甲维盐微乳剂40-60毫升。
②防治棉蚜、棉蓟马:可亩用10%吡虫啉或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30-40克;
③防治棉叶螨:可亩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毫升或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30克;
④防治棉盲蝽:可亩用5%氟虫腈悬浮剂40-50毫升。
对到达标的害虫按照上述推荐的药剂和亩用量手动喷雾器对水60公斤、机动喷雾器对水30公斤,细水均匀喷雾防治。防治棉盲蝽应于上午8时前或下午5时后施药,并且提倡专业化防治和大面积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