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05年秋季棉花病虫发生趋势

浏览次数:5

一、棉铃虫

(一)发生趋势:四代淮北棉区中等偏轻发生,沿江棉区中等发生,沿江东部局部棉区达中等以上发生;大部分棉区卵高峰在8月20-24日,接近常年。

(二)预报依据:

1、大部棉区三代残虫量低。7月底至8月初调查,萧县、南谯、无为、庐江、繁昌、宣州、宿松、望江、东至、贵池百株残虫量分别为1.5头、0.1头、2.4头、0.6头、16.6头、3.9头、0.4头、0.7头、2.1头、1.4头,其中萧县、望江、繁昌、南谯残虫量比历年均值减少47.6%、67.0%、95.7%;繁昌、无为残虫量比历年均值增加447.9%、55%。

2、幼虫发育进度较为整齐。根据田间三代残虫发育进度调查,推算四代棉铃虫产卵高峰日在8月20-24日,与常年接近。无为产卵高峰日在8月13-16日,比常年早5天左右。

3、食料条件。全省抗虫棉占植棉总面积的90%以上,但抗虫棉在四、五代棉铃虫发生期间抗性比前期有所下降。

4、气象条件。据省气象台预报,8月份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淮北、江淮之间略多,其它地区接近常年。月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月平均气温江北较常年略低,其它地区基本正常。气象条件较有利于四代棉铃虫的发生。

二、斜纹夜蛾

(一)发生趋势:预计沿江棉区四代中等发生,低龄幼虫高峰期为8月下旬。

(二)预报依据:

1、7月份灯诱蛾量沿江棉区大部分地区较去年偏多或接近。东至、无为、望江7月份黑光灯诱蛾61头、77头、12头,比去年多20头、52头、1头。宿松7月份黑光灯诱蛾45头,比去年少17头。8月上旬调查,望江、宿松、枞阳、太湖、东至、百株幼虫分别为1.3头、5.0头、0.8头、5.3头、4.7头。其中望江、宿松、枞阳比2001年—2004年同期少0.9头、2.9头、5.1头,太湖县多2.2头。东至、繁昌普查百株幼虫分别为3.2、3.1头。沿江棉区目前普遍发生。

2、食料。斜纹夜蛾在棉田为害盛期的8月中旬至9月中旬棉花长势旺盛,有利取食。3、气候。对斜纹夜蛾的发生无不利影响。

三、棉花叶螨

8月上旬调查,沿江棉区望江、宿松、枞阳、太湖、东至、无为、庐江、和县、繁昌有螨株率分别为16.7%、12.0%、16.4%、17.3%、1.3%、7.3%、33.3%、2.0%、9.0%,多数县接近或超过防治指标;百株三叶螨量分别为60.7头、84.0头、840.0头、204.0头、13.3头、42.7头、398.7头、37头、34.0头。若8月中下旬降水偏少,棉花叶螨数量将有所上升。

四、棉盲蝽

目前以中黑盲蝽为主的棉盲蝽象发生较为普遍。该虫发生隐蔽,危害状短期内表现不明显,据各地8月上旬调查,东至、望江、太湖、含山、无为的百株虫量分别为8.6头、2.7头、1.3头、2.2头、0.3头,东至、宿松、贵池、含山、萧县棉花被害株率分别为24.4%、2.4%、28.8%、1.2%、0.8%。若8月中下旬阴雨天气多,盲蝽象为害还将加重。

五、棉蓟马

近年来棉蓟马在我省沿江棉区发生较重。今年8月上旬调查,望江、宿松、枞阳、太湖、无为、东至有虫株率分别为84.7%、60.0%、36.0%、64.0%、69.3%、85.0%;百株顶心虫量分别为1564头、280头、128头、1310头、774头、80头。发生量高于偏重发生的去年。该虫在我省发生为害盛期长,近年8月中下旬田间虫量大。预计后期田间虫量还将进一步上升。

(来源:安徽农委)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