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棉花灾后管理技术意见

浏览次数:3

最近安徽江淮和淮北棉区降雨集中,部分地区24小时降雨达200毫米以上,棉田普遍遭受渍害。而据省气象台预报,未来两天雨区将要像沿江转移的状况,针对不同的受灾情况,搞好灾后管理,对今年提高棉农收益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的灾情分为两类:一是严重受涝棉田。这一类棉田由于江湖水位高,水暂时无法排出,预计棉花还要在水中浸泡10天以上。这类棉田要考虑改种其他作物。二是一般受涝棉田。这类棉田主要受"跑马水"的影响,过水面积较大,但在水中浸泡时间不长。对此类的棉田要加强田间管理,努力将水灾对棉花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其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清洗棉叶,搞好棉田排水、中耕培土,促进棉花生长。过水后的棉田,棉叶上沾满了泥浆,要逐片清洗,保持叶面清洁,以促进光合作用。排水和中耕培土应作为主要的措施来抓。要抓紧开好"三沟",畦沟、腰沟、围沟要沟沟相通。以排除明水和暗水,降低湿度促进根系发育。同时要抓紧中耕培土,增加土壤的通透性,降低湿度,减少无效养分的消耗,促进根系的下扎。

二、叶面喷肥。可用2%左右的尿素溶液迅速喷施叶面2--3次,增加作物营养,促进棉花尽快恢复正常生长。用叶面宝等营养型叶面肥喷施,也可起到相应的效果。

三、重施花铃肥,普施盖顶肥

由于棉花前期遇旱,突然又遭受水灾,部分棉田花铃肥都没有追施。目前棉花已陆续进入开花期。花铃期是决定棉花产量关键的时期,也是棉花一生中需肥最旺盛的时期,追施花铃肥尤为重要。花铃肥的追肥量一般占总追肥量的一半以上,以速效性的氮肥加适当的磷钾肥,前期蕾肥未施的要加一定量的有机肥。一般每亩可施尿素15-20公斤、腐熟的饼肥30-40公斤、钾肥15公斤,充分打碎拌匀,结合中耕在行间开沟施下。

普施盖顶肥。盖顶肥一般采用速效性的化肥。每亩施用尿素8-10公斤。施用时间和数量看花铃肥施后棉花长势长相而定,一般在立秋前后施下为宜。淮北棉区可早些,沿江棉区可迟些。

四、适当推迟打顶,防止伏旱。受灾的棉田一般生育期比正常棉花会推迟一点,伏桃会减少,只有利用多结一些秋桃来减少产量的损失,为此棉花的打顶期可以适当推迟,淮北、江淮棉区打顶期比正常年份推迟3-5天,沿江棉区打顶最迟不能晚于8月15日。

我省的天气,一般是梅雨结束以后,就面临着伏旱。此刻正处棉花开花结铃关键时期,遇伏旱棉花的蕾、铃脱落会加重,对棉花的产量会造成损失。因此伏旱期间,要搞好棉花的灌溉工作。要沟灌,不要大水漫灌。

五、搞好化控

棉花实行化控能够调节棉株体内内源激素系统,定向诱导不同生育阶段的器官发育和改善棉花的生理功能。蕾花期应用能够塑造中壮株行,优化冠层结构,调节养分分配,增强根系活力,简化中期整枝,促进早结铃和棉铃发育。打顶后施用可以增结伏桃、早秋桃,增加铃重,防止贪青晚熟,简化后期整枝。棉田喷缩节胺本着少量多次,初花期2克、打顶后3--5克。实际用量要根据具体的田块肥力的高低、密度的大小、长势的强弱灵活掌握。喷后如遇大雨,要补喷,但用量减半。

六、注意病虫害防治

棉花主要的病害有枯萎和黄萎病。气温上升到23-280C枯萎病会形成发病高峰,而黄萎病遇夏季多雨时发病更严重,所以要搞好黄枯萎病的防治工作。在枯、黄萎病大发生之前,用14%枯黄基因素或棉花三清喷雾防治,间隔5-7天,连喷2-3遍,可有效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盛发流行。

目前棉花主要的虫害有棉铃虫、棉叶螨等。棉铃虫可以采取杨枝把诱杀,喷缩节胺调节棉株生育,以减少棉铃虫的落卵量。三、四代棉铃虫采取化学防治。天气是棉叶螨发生的主要条件,高温久旱无雨,棉叶螨易爆发。可用克螨特、扫螨净等喷雾。

七、防止早衰,适时采摘

棉田防早衰的主要措施主要是喷施氮肥和钾肥。用2%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喷2-3次。对后期棉花生长较旺的棉田要开展打老叶、减空枝、抹小杈等工作,要推株并拢,以增加棉田通风透光,增温降湿。还可以用乙烯利催熟。棉花要适期采摘,在棉铃正常开裂7天左右采摘为好。收花间隔时间7-10天,好花和僵瓣花分开收,霜前花霜后花分开收,正常成熟和剥青桃花分收。为减少棉花"三丝",采摘袋一律使用布袋,晒花在帘子进行,以提高棉花品质。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