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棉花属喜温性作物,具有无限生长习性。因此,可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延长生育期来提高产量,同时推广地膜覆盖、平衡施肥、化学调控等技术应用,达到高产、优质之目的。
1、制钵与播种
⑴钵土配置:选80%的大田肥沃表土加20%的腐熟的农家肥充分拌匀备用。⑵钵体配置:高约10厘米,直径7-7.5厘米,把制好的营养钵按“三角”形紧靠并保持钵面平整。⑶播种:播种期一般由茬口决定,苗龄以45天左右为宜。播种前一天,先将营养钵浇足底水,次日上午每钵播健籽2粒。播后在床面上均匀的盖上1-2厘米厚的细潮土。之后先覆地膜,再架弓盖膜,拱高距50-60厘米,四周压实。⑷苗床管理:当温床出苗率80%时可去弓棚内地膜。齐苗至一叶期,要求适温长叶,床温控制在25-30℃,二叶期开始炼苗,二叶期后至移栽前床温控制在18℃,苗要炼到红、绿茎各半。
2、精细整地、施足基肥。整地要求达到墒足、肥足、地平、土松、耙碎。然后做垄覆1米宽膜,覆膜前垄面喷施除草剂封垄,每亩可使用乙草胺100毫升加水30千克喷雾。垄面上移栽两行棉花,小行距0.6米,大行距1米,亩栽2500株左右,浇足底水封好穴口。
3、平衡施肥。一般生产100千克皮棉需施肥为纯氮20-25千克、五氧化二磷10-12千克、氧化钾20千克。其中50%氮肥为追肥,磷、钾肥与50%的氮肥为基肥。
⑴棉花苗期管理以促早发稳长。⑵中期管理以重施花铃肥,一般亩追尿素20-25千克。⑶后期管理可使用0.2%磷酸二氢钾加1%尿素液进行叶面喷施,防早衰。
4、田间管理
⑴蕾期管理要点。以促为主,搭好丰产架子。
①及时摘除营养枝和去早蕾。②适时打顶:一般在7月20日左右每株留15个果枝,做到“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适时打顶,保持一个合理的丰产架子。③适度化调。棉花一般亩用缩节胺纯品4-6克,分3次左右施用较为适宜,做到少量多次,掌握“打涝不打旱、打旺不打壮、打高不打矮”的原则。
⑵后期管理。杂交棉结铃性强需肥较多,应防止后期缺肥早衰,可进行施盖顶肥。一般于8月中下旬喷施1%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溶液50千克,以提高产量和纤维品质。如果肥力较高、生长过旺,已有荫蔽迹象的,应分次去叶枝、去赘芽、去老叶、去边心,力求通风透光促进早熟、避免烂铃。
(技术依托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安徽种子管理总站联系人:姚大年熊成国联系电话:0551-22395553436805)
(二)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
1、棉铃虫
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主要害虫,安徽省淮北棉区是常发区,沿江棉区为间隙性暴发区,在北方棉区常年发生3-4代,长江流域棉区发生4-5代。主要是以幼虫蛀食蕾、花、铃造成为害。棉铃虫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对主害的世代以化学防治为重点。
⑴农业防治。①棉铃虫发生期间勤整枝打叉、摘除无效花蕾,减少棉铃虫卵和幼虫量。②实行全程化调。苗期、盛蕾期、打顶心前,根据棉株长势、长相喷施助壮素,减少落卵量。③对大龄棉铃虫幼虫,组织棉农清晨人工捕捉。④保护、利用天敌。小麦、油菜收获后迟灭茬、留高茬,推迟作物离田时间,使天敌充分向棉田转移。麦田防治蚜虫选用对天敌安全的吡虫啉类农药(大功臣、蚜虱净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抗蚜威)。沿江棉区棉蚜防治推迟到7月以后施药,淮北棉区选用吡虫啉类农药防治苗蚜,实行以害养益,以益控害。
⑵化学防治。①防治指标:抗虫棉,二代百株3龄幼虫20头,三代百株3龄幼虫10-15头,四、五代百株3龄幼虫10头。②防治时间:抗虫棉根据虫情,掌握在低龄幼虫高峰期用药。常规棉在卵孵高峰期防治,施药时间以下午4点以后为宜。③药剂种类:二代沿江棉区一般不进行化学防治,淮北棉区如达到防治指标,选用核型多角体病毒或速效、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如灭多威进行防治。三代重点防治区域为淮北棉区,选用拟除虫菊酯类单剂或硫丹、辛硫磷进行防治。四代重点防治区域为沿江棉区。选用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单剂或混配制剂轮换使用。五代防治区域为沿江棉区的晚发棉田,选用美除、美满、抑太保等进行防治。
抗虫棉田禁止使用BT制剂,为延缓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使用寿命,每年仅限三、四代棉铃虫发生期间使用1-2次。
2、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是一种食性很杂的害虫,在我省呈间歇性大规模发生,主要危害作物是棉花、甘薯、花生、黄豆、芝麻等,安徽省一年发生4-5代,该虫世代重叠明显,无滞育现象,以7-9月为危害盛期。斜纹夜蛾的防治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⑴农业防治。①在棉田周围种植大豆、山芋等斜纹夜蛾喜食作物,诱集斜纹夜蛾集中防治。②摘除卵块。8月上旬开始每3天一次,于早上或傍晚巡视棉田,摘除卵块和虫窝,同时捕杀大龄幼虫。③保护利用天敌。在开展化防等农事操作中要尽可能地保护利用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
⑵化学防治。①适期用药:施药适期在卵孵化盛期,施药时间宜在下午4时后进行。②确定防治对象田。每百株有初孵群集幼虫3窝,列为防治对象田。③选用兼有触杀和胃毒功能的有机磷农药,如乐斯本(毒死蜱)、辛硫磷;或有机磷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复配剂、生物农药(核型多角体病毒)、昆虫生长调节剂(如抑太保、卡死克、美除、美满)。注意不同作用机理农药的轮换使用。④注意棉田外寄主如大豆、山芋等作物斜纹夜蛾的防治,减少幼虫转移棉田。
3、棉叶螨
棉叶螨是几种为害棉花的植食叶螨的统称。长江流域棉区的优势种主要是朱砂叶螨,有时也有截形叶螨。北方棉区截形叶螨发生频率较高,和朱砂叶螨互为优势种。棉叶螨主要以口针刺吸汁液造成为害。棉叶螨的防治以培育健壮棉株为前提,加强测报,及早防治。
⑴农业防治。①早春清除田埂、沟边及田内杂草,减少田间发生的螨源。②加强肥水管理,遇旱及时抗旱,以增强棉株自身抗螨能力。
⑵化学防治。①防治指标:有螨株率15%。未达标时进行挑治,达标后兼治。②防治药剂:哒螨灵类杀螨剂或阿维菌素及其复配剂。
4、棉蚜
棉蚜在安徽省淮北棉区常发而严重,长江流域棉区为害次之。棉蚜以成、若蚜群集于棉叶背面和嫩尖上刺吸汁液为害。棉蚜防治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充分保护利用天敌,辅以化学防治的策略。
⑴农业防治。①合理作物布局:可采用多种作物条带种植、间作、套种或插花种植,以丰富棉区植物和动物的生态结构,给棉蚜的天敌提供季节性的食物和良好生态环境。②合理施肥。棉田应配方施肥,不宜过多施用氮肥,尤其是棉苗期更应注意。③拔除虫株。结合间苗和定苗,注意将有蚜苗拔除并带出田外集中销毁。
⑵生物防治。在蚜虫天敌盛发期尽可能在棉田少施或不施化学农药,避免杀伤天敌,利于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⑶化学防治。①药剂拌种:每100千克干棉籽用75%甲拌磷乳油1千克,将50升55-60℃温水倒入水泥砌的拌种池内,倒入药剂,再倒入棉籽搅拌,药剂吸干后,铲出堆闷24小时,就可播种。②药剂喷雾:可用毒死蜱(乐斯本)、吡虫啉、啶虫脒等喷雾。③蕾铃期防治:蕾铃期伏蚜发生时,由于温度高,棉株封行,可用敌敌畏拌麦糠熏蒸。
5、盲蝽象
为害棉花的盲蝽种类很多,安徽省主要发生种类有绿盲蝽、中黑盲蝽和三点盲蝽等,近年在安徽省发生有加重的趋势。棉盲蝽以成、若虫刺吸棉株营养,造成蕾铃大量脱落、破头破叶和枝叶丛生。棉盲蝽防治以采取农业防治、控制虫源和棉田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
⑴农业防治。清除田边、沟边杂草,减少虫源;选用健康苗移栽;及时做好大田多头苗的整枝,每株棉花保留1-2根主枝。
⑵化学防治。①虫源田防治:抓好杞柳、绿肥、意大利杨树和胡萝卜等寄主植物的药剂防治,减少虫源向棉田迁入量;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不在盲蝽象寄主作物附近种植棉花。②棉田防治:当百株虫量达10头时选用锐劲特、有机磷类农药毒死蜱(乐斯本)等药剂防治,重点防治靠近寄主植物和周围作物布局复杂的棉田,提倡大面积连片集中防治和使用机动喷雾器施药。
(技术依托单位:安徽省植保总站联系人:沈光斌联系电话:0551-2635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