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突破:棉花癌症有生物农药克星

浏览次数:21

长江大学消息周燚博士等专家成功研发出一种可以有效防治棉花“癌症”的新型生物农药。

棉花枯、黄萎病被称为棉花“癌症”,是影响棉花生产的最大克星。资料表明,枯、黄萎病混生病株比无病单株产量平均下降37%,严重的减产60%以上,我国每年因棉花枯、黄萎病损失皮棉7.5万吨—10万吨。今年,长江流域老棉区棉花枯、黄萎病发病率超过40%,新棉区超过20%,北方棉区更为严重。

长期以来,育种专家试图培育抗枯、黄萎病棉花品种,但至今只有极少量抗病、耐病品种小面积种植。由于田间菌系变异较快,这些品种在几年内基本丧失原有的抗性或耐性。有些品种结铃性好、上桃早、产量高,因易感枯、黄萎病,推广难度很大。目前,尚未解决抗枯、黄萎病的品种问题。研发能够真正有效防治棉花“癌症”的新型农药,已经成为各国科学家十分关注的前沿课题。

2006年,长江大学农学院的周燚博士率领的研究小组,采用筛选棉花根际优势拮抗微生物和棉花内生拮抗微生物的方法,从1千多个土样和大量的棉株中筛选出多种微生物,经过近3年科技攻关,终于研发出了含有多种拮抗微生物、能有效防治棉花“癌症”的新型生物农药。

据周燚博士介绍,在棉花的整个生育期,只需使用2次这种农药,其防治效果可达70%。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