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贮藏技术

浏览次数:9

地瓜安全贮藏与收获期早晚有密切关系。地瓜属无性繁殖体,没有明显的成熟期,只要气候适宜,就能继续生长。据已有经验,气温稳定在15℃时开始收刨为宜,收刨时间一般在10月中旬前后,霜降前收完。收刨时要选晴朗的天气,做到“四轻”,即轻刨、轻装、轻运、轻放,尽量不碰伤瓜块,以免病菌从伤口侵入造成烂薯烂窖。茎线虫病较严重的瓜块,收获后在田间用400~500倍辛硫磷溶液喷湿晾干贮藏,入窖后还要单独存放,以控制其危害。瓜块人窖的贮量一般为总容量的60%为宜,最多不能超过70%。要达到安全贮藏的目的,还要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一、旧窖消毒。一般在地瓜收获前10天左右进行清扫消毒。目前,烟台市使用的地瓜窖主要为井窖、炕下窖和部分大窖(大窖有大屋窖和发券大窖)。方法是:(1)采用浓度为2%的石灰水涂墙壁。(2)用硫磺薰蒸,一般每立方米用硫磺1克,密封窖口2~3天,再打开通气孔。(3)喷洒5%多菌灵400~600倍液或50%的辛硫磷200倍液,以喷湿窖壁为宜。

二、日晒瓜块。将刨出的瓜块三垄合一垄,就地晒,每天日落后用秧蔓或杂草覆盖,次日日出后,揭去覆盖物继续晒,连晒2~3天即可入窖。在地面干燥;阳光较强的情况下,也可以早晨刨,白天晒,傍晚入窖。地湿不能晒,可拉到窖前晒,2~3天后入窖。

三、保证窖内适宜的温湿度。温度最好控制在12~14℃,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入窖后初期,温度可能高些,这时应注意及时开窖口和气眼散热排湿。当窖内温湿度稳定后,应关闭门窗和气眼。当窖内温度低于9℃时,时间一长,瓜块易受冷害,容易导致病菌侵入,发生腐烂。因此,当窖温低于12~13℃时,应在窖壁围草6~10厘米厚,并在地瓜堆上盖草10~13厘米(以盖细软的麦秸、麦糠、豆叶等为宜)。盖草调节窖温要注意做到对地瓜堆中上层的窖温每天测量1次,根据窖温的高低适当增减盖草的厚度。如果贮藏前期温度高、湿度大,为防湿害,要及时用干草换出湿草。贮藏后期,天气虽然转暖,但仍应注意寒流侵袭。

四、适当通风,防止烂窖。这种现象多发生于深井窖。如果封窖过早,装地瓜较满,窖温偏高,瓜块带病或破伤较多,则易发生腐烂现象。因此,在贮藏过程中,应注意晴暖天气适当开窖口或气眼通风,但要防止温湿度超出适宜范围,造成烂薯烂窖。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