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科院:大豆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浏览次数:9

7月中下旬以来,安徽省夏大豆陆续进入开花结荚期,由于受持续高温和暴雨影响,部分地区旱、涝灾害较重,根腐病成片发生。为夺取今年大豆丰收,需做好以下中后期田间管理工作:

1.抗旱排涝。俗话说,进入三伏天,“十天一大旱,五天一小旱”,安徽省沿淮淮北夏大豆主产区,目前受连续高温影响,部分地区易造成干旱,大豆的开花期是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候,如果持续干旱,将导致大豆落花落荚,造成减产。因此,应根据大豆长势情况进行灌溉,防止伏旱带来的影响。同时受梅雨季节影响,部分地区暴雨成灾,因此,要注意疏通三沟、防旱排涝,涝灾严重地块尽快排除田间积水和耕层滞水,减轻根腐病发生。因涝灾绝收的田块,要及时抢种速生蔬菜(白菜、萝卜等)或荞麦、绿豆、早毛豆等生长期短的小杂粮。

2.叶面喷肥。在大豆盛花、结荚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加尿素并配微肥,每亩用量为磷酸二氢钾150~300克,尿素350~700克,钼酸铵25克,硼砂100克,对水50~75千克叶面喷洒。几种肥料可单独施用,也可混合施用,喷洒时间以下午4点后为宜。大豆花期每亩用美洲星60毫升兑水30千克叶面喷施可有效防治大豆后期黄叶、早衰,增加单株荚、粒数和百粒重。

3.适时化控。为防止大豆徒长倒伏,可在开花期每亩用15%多效唑50克,对水50千克进行叶面喷洒,或用25%助壮素10~20毫升,对水50千克叶面喷洒。如盛花期仍有旺长趋势,用药量可增加20%~30%,进行第二次控旺。

4.防治病虫。高温高湿有利于病虫害发生,应重点防治以下常见病虫害。

(1)大豆根腐病:一是涝洼地和明水地块及时排涝,加强田间管理,增强土壤的通透性,以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植株根部发病部位的恢复生长。二是喷施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美洲星等,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促进病株新根的生成,增强植株的再生长能力。三是严重地块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灌根。

(2)大豆食心虫:当田间出现成虫打团飞,并且每团蛾量较大时进行防治。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用玉米秸秆蘸药熏蒸。具体方法是:选带两个节间的玉米秸秆,一端去皮留穰蘸药,另一端留皮插入田间,每亩插40~50根,均匀插在垄台上。对封垄不好的豆田,每亩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毫升,2.5%溴氰菊酯乳油或2.5%功夫乳油,对水2千克喷雾。

(3)大豆蚜虫:百株蚜量达到1000头时,每亩用2.5%功夫15毫升,35%伏杀磷AI25千克,或3%啶虫咪乳油15~20毫升进行防治。

(4)红蜘蛛:点片发生时应及时防治。每亩用48%毒死蜱乳油100毫升与1.8%阿维菌素20毫升混用喷雾,或15%扫螨净乳油3000倍液喷雾。喷雾要喷到叶的正反两面,喷雾要均匀,不要漏喷。

5.拔除大草。在大豆生长中、后期,田间常有大草生长,与大豆争夺养分与阳光,影响大豆的正常成熟,应及时拔除。

6.适时收获。大豆叶片全部脱落、籽粒归圆呈本品种色泽、含水量低于18%时,适宜进行机械或人工收获。(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农业部大豆专家指导组成员/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张磊)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