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濉科15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大豆审定编号:皖豆2013001育种人:濉溪县五铺农场濉溪县科技开发中心品种来源:郑90007(来源于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中黄13(来源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经系谱法选育而成主要特征特性:有限结荚习性,紫花、灰茸毛,椭圆形叶。籽粒椭圆、黄色、褐脐。成熟时全落叶,不裂荚。2010年、2011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72厘米、有效分枝1.8个、单株荚数30.4个、单株粒数59.3粒、百粒重23.6克。全生育期101天左右,比对照品种(中黄13)迟熟2天。抗性表现:经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南京)抗性鉴定,2010年对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表现抗病(病情指数20%)、SC7表现抗病(病情指数12%);2011年对SC3表现中抗(病情指数34%)、SC7表现中抗(病情指数45%)。品质表现:经农业部大豆及大豆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佳木斯)检验(区域试验田样品),2010年粗蛋白(干基)43.44%,粗脂肪(干基)21.72%;2011年粗蛋白(干基)43.68%,粗脂肪(干基)20.50%。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0年区域试验亩产176.75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0.89%(不显著);2011年区域试验亩产170.01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2.01%(不显著)。2012年生产试验亩产192.68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7.14%。适宜推广区域:江淮丘陵区和淮北区。2、阜豆13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大豆审定编号:皖豆2013002育种人: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豫豆1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育成品种(郑77249×豫豆5号))×商4135(引自商丘市农林科学院),经系谱法选育而成主要特征特性:有限结荚习性,紫花、灰茸毛,椭圆形叶。籽粒椭圆、黄色、褐脐。成熟时全落叶,不裂荚。2010年、2011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68厘米、有效分枝1.7个、单株荚数35.9个、单株粒数74.2粒、百粒重18.4克。全生育期101天左右,比对照品种(中黄13)迟熟1-2天。抗性表现:经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南京)抗性鉴定,2010年对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表现抗病(病情指数14%)、SC7表现抗病(病情指数14%);2011年对SC3表现中抗(病情指数30%)、SC7表现中抗(病情指数28%)。品质表现:经农业部大豆及大豆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佳木斯)检验(区域试验田样品),2010年粗蛋白(干基)44.06%,粗脂肪(干基)20.36%;2011年粗蛋白(干基)42.48%,粗脂肪(干基)21.06%。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0年区域试验亩产177.85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2.20%(不显著);2011年区域试验亩产181.18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8.72%(极显著)。2012年生产试验亩产196.2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9.10%。适宜推广区域:江淮丘陵区和淮北区。3、皖豆33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大豆审定编号:皖豆2013003育种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合豆3号(来源于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阜9027(来源于阜阳市农科所),经系谱法选育而成主要特征特性:有限结荚习性,紫花、灰茸毛,披针形叶片。籽粒椭圆、黄色、褐脐。成熟时全落叶,不裂荚。2010年、2011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66厘米、有效分枝1.6个、单株荚数30.9个、单株粒数65.7粒、百粒重20.1克。全生育期99天左右,比对照品种(中黄13)早熟1天左右。抗性表现:经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南京)抗性鉴定,2010年对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表现中抗(病情指数28%)、SC7表现抗病(病情指数13%);2011年对SC3表现抗病(病情指数20%)、SC7表现抗病(病情指数18%)。品质表现:经农业部大豆及大豆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佳木斯)检验(区域试验田样品),2010年粗蛋白(干基)44.18%,粗脂肪(干基)21.35%;2011年粗蛋白(干基)43.54%,粗脂肪(干基)20.99%。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0年区域试验亩产181.05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3.18%(显著);2011年区域试验亩产174.78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3.46%(极显著)。2012年生产试验亩产190.1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71%。适宜推广区域:江淮丘陵区和淮北区。4、濉科12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大豆审定编号:皖豆2014004育种人: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品种来源:郑59(来源于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中黄13(来源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经系谱法选育而成主要特征特性:有限结荚习性,白花、灰茸毛,椭圆形叶。籽粒椭圆、黄色、褐脐。成熟时全落叶,不裂荚。2010年、2011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83厘米、有效分枝1.7个、单株荚数31.0个、单株粒数63.0粒、百粒重23.5克。全生育期103天左右,比对照品种(中黄13)迟熟3天。抗性表现:经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南京)抗性鉴定,2010年对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表现中抗(病情指数24%)、SC7表现中感(病情指数46%);2011年对SC3表现中抗(病情指数22%)、SC7表现感病(病情指数63%)。品质表现:经农业部大豆及大豆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佳木斯)检验(区域试验田样品),2010年粗蛋白(干基)44.62%,粗脂肪(干基)20.74%;2011年粗蛋白(干基)40.02%,粗脂肪(干基)22.30%。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0年区域试验亩产188.26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8.18%(极显著);2011年区域试验亩产177.56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10%(极显著)。2012年生产试验亩产195.68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8.30%。适宜推广区域:江淮丘陵区和淮北区。5、涡豆6号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大豆审定编号:皖豆2015005育种人: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品种来源:(皖豆14×皖豆12)×(皖豆23×涡8220-2),经系谱法选育而成主要特征特性:有限结荚习性,紫花、灰茸毛,椭圆形叶。籽粒椭圆、黄色、黄脐。成熟时全落叶,不裂荚。2010年、2011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66厘米、有效分枝2.2个、单株荚数34.9个、单株粒数64.9粒、百粒重20.7克。全生育期97天左右,比对照品种(中黄13)早熟2-3天。抗性表现:经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南京)抗性鉴定,2010年对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表现中感(病情指数50%)、SC7表现感病(病情指数58%);2011年对SC3表现抗病(病情指数18%)、SC7表现中感(病情指数45%)。品质表现:经农业部大豆及大豆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佳木斯)检验(区域试验田样品),2010年粗蛋白(干基)41.44%,粗脂肪(干基)21.27%;2011年粗蛋白(干基)41.62%,粗脂肪(干基)20.70%。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0年区域试验亩产189.78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8.15%(极显著);2011年区域试验亩产178.87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7.33%(极显著)。2012年生产试验亩产197.6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9.36%。适宜推广区域:江淮丘陵区和淮北区。6、太丰6号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大豆审定编号:皖豆2013006育种人:太和县八里店农技站品种来源:皖豆16(来源于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中豆20(来源于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经系谱法选育而成主要特征特性:有限结荚习性,紫花、灰茸毛,圆形叶片。籽粒椭圆、黄色、褐脐。成熟时全落叶,不裂荚。2010年、2011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79厘米、有效分枝1.7个、单株荚数32.5个、单株粒数61.1粒、百粒重23.9克。全生育期103天左右,比对照品种(中黄13)迟熟3-4天。抗性表现:经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南京)抗性鉴定,2010年对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表现中感(病情指数36%)、SC7表现中感(病情指数40%);2011年对SC3表现抗病(病情指数6%)、SC7表现抗病(病情指数7%)。品质表现:经农业部大豆及大豆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佳木斯)检验(区域试验田样品),2010年粗蛋白(干基)41.54%,粗脂肪(干基)21.20%;2011年粗蛋白(干基)44.20%,粗脂肪(干基)20.67%。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0年区域试验亩产187.27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72%(极显著);2011年区域试验亩产173.41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4.05%(显著)。2012年生产试验亩产190.18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26%。适宜推广区域:江淮丘陵区和淮北区。7、泗豆168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大豆审定编号:皖豆2013007育种人:江苏省泗洪县东南农业科学研究院品种来源:中豆20(来源于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徐豆9号(来源于徐州市农科所),经系谱法选育而成主要特征特性:有限结荚习性,白花、灰茸毛,椭圆形叶。籽粒椭圆、黄色、褐脐。成熟时全落叶,不裂荚。2010年、2011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59厘米、有效分枝3.0个、单株荚数39.5个、单株粒数91.0粒、百粒重15.4克。全生育期101天左右,比对照品种(中黄13)迟熟1-2天。抗性表现:经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南京)抗性鉴定,2010年对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表现中抗(病情指数33%)、SC7表现中感(病情指数43%);2011年对SC3表现中感(病情指数47%)、SC7表现中感(病情指数45%)。品质表现:经农业部大豆及大豆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佳木斯)检验(区域试验田样品),2010年粗蛋白(干基)42.50%,粗脂肪(干基)20.76%;2011年粗蛋白(干基)40.06%,粗脂肪(干基)20.84%。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0年区域试验亩产185.15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5.69%(极显著);2011年区域试验亩产179.89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7.94%(极显著)。2012年生产试验亩产197.14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9.83%。适宜推广区域:江淮丘陵区和淮北区。8、远育6号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大豆审定编号:皖豆2013008育种人:涡阳县农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嘉豆24(引进品种)×菏95-1(引进品系),经系谱法选育而成主要特征特性:有限结荚习性,紫花、灰茸毛,圆形叶片。籽粒椭圆、黄色、淡褐脐。成熟时全落叶,不裂荚。2010年、2011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91厘米、有效分枝2.1个、单株荚数36.7个、单株粒数80.7粒、百粒重18.2克。全生育期101天左右,比对照品种(中黄13)迟熟1-2天。抗性表现:经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南京)抗性鉴定,2010年对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表现中感(病情指数40%)、SC7表现感病(病情指数52%);2011年对SC3表现中抗(病情指数32%)、SC7表现中感(病情指数43%)。品质表现:经农业部大豆及大豆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佳木斯)检验(区域试验田样品),2010年粗蛋白(干基)34.04%,粗脂肪(干基)23.36%;2011年粗蛋白(干基)34.81%,粗脂肪(干基)23.34%。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0年区域试验亩产199.79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4.81%(极显著);2011年区域试验亩产179.14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04%(极显著)。2012年生产试验亩产200.44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1.67%。适宜推广区域:江淮丘陵区和淮北区。9、皖豆34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大豆审定编号:皖豆2013009育种人:安徽省白湖种子公司品种来源:新六青×合豆1号,经系谱法选育而成主要特征特性:有限结荚习性,紫花、灰茸毛,椭圆形叶。籽粒椭圆、黄色、褐脐。成熟时基本全落叶,不裂荚。2010年、2011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87厘米、有效分枝2.3个、单株荚数39.0个、单株粒数70.4粒、百粒重25.2克。全生育期106天左右,比对照品种(中黄13)迟熟6-7天。抗性表现:经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南京)抗性鉴定,2010年对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表现抗病(病情指数12%)、SC7表现抗病(病情指数6%);2011年对SC3表现中感(病情指数38%)、SC7表现抗病(病情指数11%)。品质表现:经农业部大豆及大豆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佳木斯)检验(区域试验田样品),2010年粗蛋白(干基)41.21%,粗脂肪(干基)20.17%;2011年粗蛋白(干基)49.26%,粗脂肪(干基)18.58%。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0年区域试验亩产189.91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8.23%(极显著);2011年区域试验亩产179.19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08%(极显著)。2012年生产试验亩产190.68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23%。
适宜推广区域:江淮丘陵区和淮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