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大豆高效繁育制种技术获重要突破

浏览次数:7

以山西省农科院卫保国研究员为首的课题组经过30多年不懈努力,在杂交大豆高效繁育制种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为中国乃至世界大豆的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广阔前景。

以山西省农科院卫保国研究员为首的课题组,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大豆杂交研究。1985年,卫保国首先发现了大豆光敏不育材料,此后,他带领课题组开始尝试拓展杂交大豆“三系”选育,并有创造性地进行“两系”选育,经过近30年的潜心研发,目前在该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大幅提高了亲本繁育和F1杂交制种产量。

今年9月底,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天富率专家组对卫保国承担的“大豆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项目进行了田间考察,重点对杂交大豆繁育制种异交率和产量等关键性指标进行了现场鉴定。鉴定结果表明,不育系异交率为73.18%,最高为86.5%;杂交种制种产量每亩60.27公斤,最高为87.47公斤,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盖钧镒院士说:“对于大豆杂交育种产业化,我们超前了一小步,但这一小步让我们看到了突破大豆杂交育种的前景。”

据卫保国介绍,该项技术还实现了大豆杂交种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的技术配套,并已应用于杂交种的配置和生产,选取出的2个大豆强优势组合生产试验示范平均亩产250公斤,增产效果十分显着。

业内专家表示,此次在杂交大豆高效繁育制种技术上的突破,使大豆在杂交种选育、繁育、制种技术方面达到或接近产业化指标,将为中国杂交大豆产业化、保证国家大豆生产安全,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 农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