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克隆出大豆耐盐基因

浏览次数:9

近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由邱丽娟研究员率领的大豆基因资源研究团队在大豆耐盐基因挖掘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克隆出大豆耐盐基因。相关研究成果以专题文章发表于最新一期的《植物学杂志》上。

据邱丽娟介绍,土壤盐渍化是世界农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未来35年全球受盐渍化影响的土壤面积可能会加倍,而多数作物栽培品种属于盐敏感品种,在盐渍化条件下可导致作物大幅度减产。在当下耕地面积难以有效增加的情况下,通过培育耐盐品种应对环境胁迫是提高作物产量和解决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已经发现了栽培大豆的耐盐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近10年来,美国、日本和韩国科学家陆续报道在栽培和野生大豆3号染色体一个保守区间发现与大豆耐盐性相关的主效QTL,但一直未能图位克隆该基因。

邱丽娟团队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科学家马修·格里汉姆研究小组合作,通过10多年坚持不懈地研究,建立了大豆耐盐性鉴定技术体系,开展了大豆耐盐基因资源鉴定和相关基因定位研究,最终通过图位克隆获得了栽培大豆“铁丰8号”的耐盐基因GmSALT3。

据了解,该研究明确了栽培和野生大豆中耐盐基因的变异类型,不仅为耐盐资源的标记辅助筛选提供了高效鉴别标记,也为进一步阐明大豆耐盐机理奠定了基础。记者吴佩通讯员卫斐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