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豆优质高产的秘诀!

浏览次数:8

品种选择

选用安徽省审定或国家审定的黄淮海南部大豆品种;我省沿淮淮北大豆产区选用生育期在95-105天的早中熟品种;土壤水肥条件好的平原地区,选用株高中等偏矮(50-70cm)、籽粒偏大(百粒重20g以上)的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丘陵旱地或平原贫瘠地,选用分枝多、生长繁茂、籽粒偏小(百粒重18g左右)的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玉米、大豆间作的地区选用早熟、矮秆、抗倒、耐阴性强的品种。

目前我省推广的大豆品种主要有(1)早熟品种:中黄13、徐豆14、皖豆33、皖豆35、皖豆37、阜豆11等;(2)大粒品种:中黄13、皖豆28、徐豆15、徐豆18、中黄37、菏豆19、皖豆30、齐黄34、皖豆39等(百粒重20克以上);(3)中粒品种:皖豆33、皖豆35、阜豆9号、阜豆16、临豆10号、豫豆22等(百粒重18—20克);(4)高蛋白品种:皖豆28、皖豆30、皖豆33、皖豆39、豫豆22等;(5)菜豆品种:皖豆15、新六青、特早1号、台75等;(6)耐阴品种:皖豆33、皖豆37、徐豆10、菏豆13、皖豆35等。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的目的是构建一个协调的生长群体,保障田间通风透光,促进植株健康生长发育。密度大小要依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生育期和播种期来确定。

高肥田块,植株高大、分枝多、生育时期长的品种应采用40cm行距,密度控制在1.3万株/亩左右;易旱贫瘠田块,植株较矮、分枝少、生育时期较短的品种应采用30-35cm行距,密度控制在1.8万株/亩左右。

播种量要依据种子的净度、发芽率、出苗率和百粒重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芽率在85%以上时,百粒重18g左右的亩播种量在6kg左右,百粒重20g以上的亩播种量在7kg左右。

适期播种

我省沿淮淮北地区大豆多与小麦轮作,小麦收获期在6月上旬,因此,大豆播种期一般在6月上、中旬。麦收后土壤墒情好或及时降雨,应抓住时机适时早播,麦收后干旱,墒情差,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应抗旱播种,没有灌溉条件的可板茬直播,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大豆出苗时,子叶出土,因此不宜播的过深,过深子叶出土困难,造成缺苗;但也不能过浅,过浅易风干,造成回芽,一般播深在3-4cm较好。

大豆播种后是否镇压,要根据土壤墒情而定。底墒好,表墒差,土壤干松,可边播种边镇压,消除土壤空隙,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有利于种子吸水发芽,加快出苗;若土壤湿度大,底墒表墒都好,播后千万不能镇压,此时镇压会造成土壤表层板结,致使大豆出苗时顶土困难,造成缺苗断垄。

由于干旱等原因,错过大豆适播期,造成播种较迟时,应适当增加播种量。

种子处理:播前精选种子,剔除病粒、残粒、虫食粒、杂粒等,晒种时避免阳光暴晒,造成种皮破裂(影响出苗率)。晒种后用钼酸铵1g、硼砂2g和硫酸锌1g,对80-100g温水溶解,然后喷洒在种子上,可用作种肥,有利于苗壮。拌种时要注意药液用量不能过多,以免种皮出现皱褶,影响发芽,拌种后待种子阴干再播种,不能暴晒。孢囊线虫病、根腐病等严重的田块,用35%乙基硫环磷或35%甲基硫环磷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对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多的田块,可用敌百虫粉剂拌种。

苗期管理

苗期田管十分重要,总的要求是苗全、苗匀、苗壮,只有抓住了苗,才能为丰产丰收打下基础。

苗全要求不要缺苗断垄,断垄30cm的可在两端留双苗,超过30cm的应补苗或补种。补苗越早越好,可将芽苗于阴雨天或下午4时后带土移栽,栽后及时浇水,提高成活率。补种也要及早进行,可对种子浸泡催出芽后补种。

苗匀是在全苗的基础上进行间苗,间苗后大豆植株分布均匀,构建合理群体,协调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关系,充分利用光、热、肥、水资源,培育壮苗。大豆间苗宜早不宜迟,苗出齐后即可进行,留苗的株距根据密度要求而定。间苗时拔去密集的疙瘩苗、弱苗、病苗、小苗,达到幼苗健壮、均匀、整齐一致。

苗壮是指豆苗根系发达,叶片肥厚,幼茎粗壮,节间短。对于肥力好,底墒足,生长偏旺的壮苗,要及时化控,抑制其生长。对土壤肥力差的壮苗,要早追肥、早浇水,避免肥水跟不上,影响中后期生长发育。

对于大豆弱苗,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苗期管理。因干旱造成的弱苗,应浇水,然后锄地保墒;因水渍造成的弱苗,应锄地松土散墒,并追肥促苗;因缺肥造成的弱苗,可在雨天追肥;因密度过大造成的弱苗,要间苗,并追肥浇水;因晚播或播种过深造成的弱苗,应追肥、浇水,并中耕促苗。

化学除草

播种后出苗前:及时进行一次土壤化学封闭除草,常用除草剂和用量为:50%乙草胺每亩50~75ml;75%封净每亩30~50ml;72%都尔乳油+20%豆磺隆粉剂3-5g对水50kg喷雾。

出苗后封垄前:苗后除草根据土壤情况、杂草种类、草龄大小等选用叶面除草剂,单子叶杂草用精喹禾灵、盖草能、稳杀得等,双子叶杂草用克阔乐、氟磺胺草醚等。在大豆3片复叶期,亩用24%克阔乐30ml+12.5%盖草能乳油30-35ml,对水50ml,可同时防除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使用除草剂要严格按说明进行,避免发生药害。

封垄后:田间有杂草可人工拔除杂草。

中耕培土

中耕能破除土壤板结,蓄水保墒,促进根瘤活性,提高固氮能力,按“浅—深—浅”标准,中耕2-3次,最后一次中耕可结合培土以防倒伏。

合理化控

对于密度偏大,花荚期旺长的地块,宜在盛花期用缩节胺喷施茎叶防控,亩用缩节胺20ml对水20kg喷施,或亩用15%多效唑50g对水40~50kg喷施防控。

科学施肥

肥力好的高产大豆田块,重施磷钾肥,肥力差的薄地块重施氮磷肥;总的施肥原则是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酌情施用种肥和叶面肥。

基肥以农家肥或饼肥为主,根据土壤肥力还应合理施用化肥作底肥,大豆播种前耕地时可掩底施基肥。农家肥每亩3000-4000kg或饼肥40-50kg,化肥以磷肥为主,氮肥为辅,磷肥每亩20-25kg,尿素氮肥每亩3-5kg,或二铵每亩25kg。用播种机施肥时,化肥要深施于种子下方4-5cm处,以防烧种。

种肥以微肥为主,播种前用温水充分溶解微肥,然后均匀喷洒在种子上,阴干后随即播种,切忌太阳暴晒。一般每5kg种子用钼酸铵5g、硼砂10g和硫酸锌5g作种肥。

追肥要根据大豆长势及发育进程合理追施,同时要注意氮磷钾的配合。苗期大豆根瘤固氮能力差,如果苗黄苗弱,要追施速效氮肥。磷肥对大豆生长发育比氮肥影响更大,增产效果更显著,对于有效磷低的豆田应在分枝期追施磷肥。钾能够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固氮能力,增加产量,因此缺钾的大豆田应在分枝期追施钾肥。一般情况下,尿素氮肥每亩追施5kg,二铵磷肥每亩追施10kg,氯化钾每亩追施10kg。

叶面喷肥是植株通过叶片直接吸收,能起到和根部施肥相同的作用,而且可以减少流失,肥效快,利用率高。叶面喷肥所用肥料为易溶速效性的,喷施次数和肥料种类视植株生长情况和生育时期而定,开花期喷施钼酸铵能增强根瘤固氮,喷施硼砂能促进花荚发育、减少花荚脱落;结荚鼓粒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可防止叶片早衰,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加粒重。叶面喷肥所用肥料可以单独喷洒,也可混合喷洒,还可以和农药混合喷洒。喷施时,要求雾化程度好,喷洒均匀,防止肥料烧叶,喷后6小时内遇雨需重喷。叶面喷肥各肥料每亩用量一般为:磷酸二氢钾0.2kg,尿素1.5kg,钼酸铵0.03kg,硼砂0.1kg。

防旱排涝

我省沿淮淮北地区在大豆苗期多为梅雨季节,雨天多,雨量大,光照不足,低洼田块大豆幼苗易受涝灾,形成渍害,造成苗黄、苗弱、苗瘦,生长迟缓,因此要根据地势在雨前挖好排水沟渠,遇涝及时排除积水,减少渍害,降低损失。

花荚期和鼓粒期是夏大豆需水量最多时期,此期遇旱,影响花荚正常发育,造成大量落花落荚,单株荚数和粒数减少,粒重降低,直接影响产量。而此期在淮北大豆主产区又极易遇到伏旱,光照强,温度高,因此花荚期和鼓粒期豆田干旱必须及时灌溉。通过灌水使田间保持一定湿度,不仅能促进植株正常生长,增加产量,还有助于蛋白质积累,提高大豆品质。灌水时,切忌大水漫灌,大水漫灌不仅易造成后期倒伏,还易造成田间湿度过大,落花落荚。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