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季东北大豆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意见

浏览次数:7

1.施肥原则

(1)根据测土结果,适当减少磷肥施用比例,对于高产大豆,可适当增加钾肥施肥量,并提倡施用根瘤菌。

(2)在偏酸性土壤上,建议选择生理碱性肥料或生理中性肥料,磷肥选择钙镁磷肥,钙肥选择石灰。

(3)提倡侧深施肥,施肥位置在种子侧面5~7厘米,种子下面5~8厘米;如做不到侧深施肥可采用分层施肥,施肥深度在种子下面3~4厘米占1/3,6~8厘米占2/3;难以做到分层施肥时,在北部高寒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采取侧施肥,其它地区采取深施肥,尤其磷肥要集中深施到种下10厘米。

(4)补施硼肥和钼肥,在缺乏症状较轻地区,钼肥可采取拌种的方式,最好和根瘤菌剂混合拌种,提高接瘤效率。

(5)在“镰刀弯”种植区域和玉米改种大豆区域,要大幅减少氮肥施用量、控制磷肥用量,增施有机肥、中微量元素和根瘤菌肥。

2.施肥建议

(1)依据大豆养分需求,氮磷钾(N-p2O5-K2O)施用比例在高肥力土壤为1∶1.2∶0.3~0.5;在低肥力土壤可适当增加氮钾用量,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1∶0.3~0.7。

(2)目标产量130~150公斤/亩,氮肥(N)2~3公斤/亩、磷肥(p2O5)2~3公斤/亩、钾肥(K2O)1~2公斤/亩。

(3)目标产量150~175公斤/亩,氮肥(N)3~4公斤/亩、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2~3公斤/亩。

(4)目标产量大于175公斤/亩,氮肥(N)3~4公斤/亩、磷肥(p2O5)4~5公斤/亩、钾肥(K2O)2~3公斤/亩。在低肥力土壤可适当增加氮钾用量,氮磷钾施用量:氮肥(N)4~5公斤/亩、磷肥(p2O5)5~6公斤/亩、钾肥(K2O)2~3公斤/亩。

(5)高产区或土壤钼、硼缺乏区域,应补施硼肥和钼肥;在缺乏症状较轻地区,可采取微肥拌种的方式。提倡施用大豆根瘤菌剂。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