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

浏览次数:12

方案一:四行玉米六行大豆

模式1:

1.面积及株数:玉米大豆面积比48:52,玉米每亩种植约4500株左右,大豆每亩种植约9000株左右。

2.目标产量:玉米每亩产量约400-440kg,大豆每亩产量100-110kg。

3.品种选择:玉米选用耐密、抗逆、宜机收品种,如MY73、隆平638、陕科6号、安农218、中玉303、农大372、豫单9953、安农591等;大豆选用耐荫性强、密植性好、稳产型品种,如皖黄506、皖豆33、皖豆37、宿豆051、临豆10号、洛豆1号、齐黄34等。

4.种肥同播:4行玉米等行距种植、行距60cm,株距11.8cm,亩基施45%高氮含硼玉米缓控释肥或45%高氮含硼玉米专用肥50kg,或总养分36%-38%的有机无机复混肥80kg;6行大豆等行距种植,行距40cm、株距约8.9cm,亩基施氮磷钾复合肥或大豆专用肥10-20kg;玉米大豆行间距60cm,播种选用4行玉米播种机、6行大豆播种机分播,行头统一种植大豆,大豆、玉米均实行种肥同播,有条件的可配置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提高作业精准度和衔接行行距均匀性。

5.化学除草:若前茬小麦收获后田间杂草较多,可在玉米和大豆播种前,用草铵磷喷雾处理,杀灭已经出苗的杂草,降低杂草基数。播后芽前及时封闭除草,可选用精异丙甲草胺(乙草胺)+噻吩磺隆(唑嘧磺草胺)桶混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根据土壤墒情调节用水量。封闭除草效果欠佳地块,在玉米3-5叶期,大豆2-3片复叶期至封行前可选用灭草松、嗪草酸甲酯等药剂,采用自走式分带喷杆喷雾机进行茎叶定向喷雾,或用定向喷头实施人工喷雾。选用玉米、大豆专用除草剂定向隔离除草,要特别做好物理隔离,防止产生药害。

6.水肥管理:播种后及时机械开沟降渍防涝,遇旱及时灌溉,玉米大喇叭口期视苗情追施尿素15-20kg/亩(使用缓释肥的可不再追肥或减量追肥),追肥深施,注意以水调肥,提倡采用滴灌式水肥一体化技术按10kg/亩进行追肥灌水。大豆初花期追施尿素5-7.5kg/亩,花荚期喷施1-2次叶面肥(磷酸二氢钾50g/亩),提倡采用微喷带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灌水、追肥和叶面施肥。

7.病虫害防治:(1)玉米主要病虫害。玉米病害主要有玉米叶部病害、玉米茎腐病和玉米穗腐病,其中叶部病害主要有玉米南方锈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玉米小斑病等,玉米虫害主要有玉米螟、草地贪夜蛾、棉铃虫、桃蛀螟等。(2)大豆主要病虫害。大豆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炭疽病等,大豆虫害主要有烟粉虱、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斜纹夜蛾、点蜂缘蝽等。(3)主要防治方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根据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发生时期,播种前实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出苗后病虫害能兼治施药的选择防治效果好的实施药剂兼治或综合防治。杀虫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及其复配剂、氟苯虫酰胺及其复配剂等,病害防治可选用丙环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等,复配或桶混使用,大豆、玉米病虫害防治适期一致时,可采用热雾飞防或微雾滴飞防进行统一防治,防治适期不一致时采用微雾滴飞防方式进行分别防治,应根据带状间作距离对喷头进行适度改造,精准控制喷幅。

8.机械收获:大豆玉米完熟后,选用4行玉米收割机和2.2m宽幅以内大豆收割机进行分别收获;青贮饲料在大豆鼓粒末期、玉米乳熟末期至蜡熟初期采用4QZ-280青贮饲料收获机同步收获。

模式2:

1.面积及株数:玉米大豆面积比48:52,玉米每亩种植约4500株左右,大豆每亩种植约9000株左右。

2.目标产量:玉米每亩产量约400-440kg,大豆每亩产量100-110kg。

3.品种选择:玉米选用耐密、抗逆、宜机收品种,如MY73、隆平638、陕科6号、安农218、中玉303、农大372、豫单9953、安农591等;大豆选用耐荫性强、密植性好、稳产型品种,如皖黄506、皖豆33、皖豆37、宿豆051、临豆10号、洛豆1号、齐黄34等。

4.种肥同播:4行玉米等行距种植、行距60cm,株距11.8cm,亩基施45%高氮含硼玉米缓控释肥或45%高氮含硼玉米专用肥50kg,或总养分36%-38%的有机无机复混肥80kg;6行大豆等行距种植,行距40cm、株距约8.9cm,亩基施64%颗粒磷酸二铵约6-9kg,颗粒硫酸钾钾肥约3kg;播种选用2行玉米、3行大豆一体化密植分控播种施肥机(机型DYTB-3-2等)进行混播(左边两行为玉米播种器、右边3行为大豆播种器),作业单元间距分别为40cm(大豆并行)和60cm(玉米并行),玉米大豆行距60cm,行头统一种植大豆,大豆、玉米均实行种肥同播,有条件的可配置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提高作业精准度和衔接行行距均匀性。

5.化学除草:若前茬小麦收获后田间杂草较多,可在玉米和大豆播种前,用草铵磷喷雾处理,杀灭已经出苗的杂草,降低杂草基数。播后芽前及时封闭除草,可选用精异丙甲草胺(乙草胺)+噻吩磺隆(唑嘧磺草胺)桶混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根据土壤墒情调节用水量。封闭除草效果欠佳地块,在玉米3-5叶期,大豆2-3片复叶期至封行前可选用灭草松、嗪草酸甲酯等药剂,采用自走式分带喷杆喷雾机进行茎叶定向喷雾,或用定向喷头实施人工喷雾。选用玉米、大豆专用除草剂定向隔离除草,要特别做好物理隔离,防止产生药害。

6.水肥管理:播种后及时机械开沟降渍防涝,遇旱及时灌溉,玉米大喇叭口期视苗情追施尿素15-20kg/亩(使用缓释肥的可不再追肥或减量追肥),追肥深施,注意以水调肥,提倡采用滴灌式水肥一体化技术按10kg/亩进行追肥灌水。大豆初花期追施尿素5-7.5kg/亩,花荚期喷施1-2次叶面肥(磷酸二氢钾50g/亩),提倡采用微喷带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灌水、追肥和叶面施肥。

7.病虫害防治:(1)玉米主要病虫害。玉米病害主要有玉米叶部病害、玉米茎腐病和玉米穗腐病,其中叶部病害主要有玉米南方锈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玉米小斑病等,玉米虫害主要有玉米螟、草地贪夜蛾、棉铃虫、桃蛀螟等。(2)大豆主要病虫害。大豆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炭疽病等,大豆虫害主要有烟粉虱、大豆食心虫、大豆蚜、斜纹夜蛾、点蜂缘蝽等。(3)主要防治方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根据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发生时期,播种前实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出苗后病虫害实施药剂兼治或综合防治。杀虫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及其复配剂、氟苯虫酰胺及其复配剂等,病害防治可选用丙环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等,复配或桶混使用,大豆、玉米病虫害防治适期一致时,可采用热雾飞防或微雾滴飞防进行统一防治,防治适期不一致时采用微雾滴飞防方式进行分别防治,应根据带状间作距离对喷头进行适度改造,精准控制喷幅。

8.机械收获:大豆玉米完熟后,选用4行玉米收割机和2.2m宽幅以内大豆收割机进行分别收获;青贮饲料在大豆鼓粒末期、玉米乳熟末期至蜡熟初期采用4QZ-280青贮饲料收获机同步收获。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