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田抓紧防治点蜂缘蝽

浏览次数:13

目前,夏播大豆进入现蕾开花期,点蜂缘蝽开始迁入为害,处于花荚-鼓粒期期的春播大豆,进入为害高峰期。此期是防治点蜂缘蝽的关键期。

特征与危害

点蜂缘蝽的成虫为浅黄褐或黑褐色,复眼,头呈三角形,形状类似马蜂,1-4龄若虫虫体与蚂蚁想像。

危害症状特征:以成虫或若虫吸食茎、叶、花、荚汁液的方式在大豆结实早期群集性危害,致使蕾、花凋落,果荚不结实,或形成瘪粒。从豆荚外皮可以看到小黑点,打开豆荚,取掉荚膜,可看到刺孔。大豆贪青生长,深秋不落黄的主要原因是虫害引起的生殖生长失调,营养生长过盛,严重时全株枯死,绝收。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一是轮作倒茬。二是选用抗病(虫)性优良品种。三是清除田间病株残体,枯枝落叶及杂草,及时堆沤或焚烧,可消灭越冬成虫。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食蜂蜂、花金龟等,或田间安装性诱捕器诱杀

成虫,可有效控制点蜂缘蝽的数量。

物理防治。如使用粘虫板、杀虫灯等,吸引并捕捉点蜂缘蝽。

化学防治。点蜂缘蝽防治较难,一般在大豆开花期施药,连续施药2-3次,间隔7-10天,亩用药液量30-40公斤,药剂可选用2.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25毫升+2.3%甲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5毫升;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25毫升+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10克;2.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25毫升+5%啶虫脒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克;噻虫嗪+高效氯氰菊酯,或氰戊菊酯+吡虫啉等药剂,药剂轮换使用,进行整体喷雾防治效果较好。由于点蜂缘蝽具有迁飞性,所以每隔7-10天喷1次药,可有效防治点蜂缘蝽危害大豆和大豆“症青”发生。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