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年安徽省农业科技入户大豆主推技术

浏览次数:9

(一)大豆免耕播种技术

淮北夏大豆种植由于时间紧,劳、畜、机力紧张,浇灌条件差等原因,一般是板茬播种,即免耕播种。其技术要点如下。

1、小麦收割茬要矮。麦茬的高矮直接影响大豆的播种质量甚至无法播种和大豆出苗后的田管。因此,在收割小麦时,麦茬尽量要留短,高度6-8厘米,最高不超过10厘米。如果麦子群体过大,则茬口更要短,甚至先灭茬后播种。

2、播种时墒情要适宜。墒情弱,播种不均,出苗不匀;墒情过足,播种时甩“明垡”,易堵沾机腿和机轮,覆盖不匀,平整难、地表易形成“蒺藜”土,出苗不匀。所以,要做到播种过后,土壤蓬松,机腿、机轮不沾泥,易平整覆盖为好。播种深度2-3厘米。

3、宽窄行播种。大豆宽窄行种植,既便于施肥、除草、打药、排灌等田管措施,又可利用边际优势,通风透光,减轻后期湿害和病虫害,有利培育壮苗大棵,为夺高产创造条件。一般宽行40厘米,窄行20厘米,在采用宽窄行播种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最好选用与播种小麦同样行距的播种机;二是播种时耧腿要走在小麦背垄上。

4、播后覆土。播后及时平整覆盖(一般机后带有覆土器,有的需要人工配合),麦茬高的,覆盖时要仔细,最好人工用铁耙普找一遍。

5、大豆免耕播种要与化学除草、间苗、中耕(1-2遍)相结合。

(技术依托单位: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太和县农业委员会联系人:熊成国曹军联系电话:0551-34368050558-8622855)

(二)大豆虫害防治技术

1、大豆食心虫

大豆食心虫是安徽省淮北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其幼虫钻蛀豆荚取食豆粒,将豆粒咬成沟道或残破状,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大豆食心虫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把农业丰产栽培措施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有机结合起来。

⑴农业防治:①选用抗虫品种。抗虫品种一般为豆荚毛少、早熟的大豆品种。②及时秋翻秋耙,破坏幼虫越冬场所,提高死亡率。

⑵物理与生物防治:①采取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②利用白僵菌防治脱荚幼虫。于幼虫脱荚前,用白僵菌拌细土或草木灰、均匀撒在豆田垄台上,落地幼虫接触白僵菌孢子后,遇适合湿度便发病死亡。③人工释放赤眼蜂灭卵。于成虫产卵盛期,按每亩2-3万头的放蜂量释放1次,可降低虫食率43%左右,如增加放蜂次数,还能提高防治效果。

⑶化学防治:在大豆食心虫成虫发生期,安徽省淮北大豆产区一般在8月下旬,隔日下午到豆田在豆株间顺垅走动50-100米,手持小木棒拨动豆株,目测起飞的成虫数量。当百米有虫50-100头,并出现蛾团时,为药剂防治成虫最好时期。成虫盛发期后5-6天,即为幼虫防治适期。成虫盛发期防治方法,一是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取高粱秆或玉米秆切成20厘米长,一端去皮插在药液中,吸足药液制成药棒,将药棒未浸药的一端插在大豆田内,每5垅插一行,棒距4-5米,亩插40-50棒;二是用氯氰菊酯、毒死蜱等对水喷雾。幼虫入荚期防治一般用菊酯类或其他触杀药剂对水喷雾于豆荚部位。

2、大豆蚜虫

豆蚜以成、若虫聚集在大豆的幼嫩部位为害,受害严重时叶片卷缩,并可以传播病毒病。豆蚜的防治以药剂防治为主,应注意选择对天敌安全的农药,把其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

⑴农业防治:清除越冬寄主可减少虫源;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控制豆蚜发生为害。

⑵化学防治:播种时可用呋喃丹颗粒剂撒于播种沟内,生长期内可用敌敌畏、辛硫磷、吡虫啉、抗蚜威等常量喷雾。也可用乐果撒毒土熏蒸。

3、豆天蛾

豆天蛾是大豆主要害虫之一,在安徽省一年发生一代,8月份大豆开花结荚期为幼虫暴食期。其幼虫咬食叶片,轻则导致叶面被吃成网孔状,严重时可将豆株吃成光秆,影响结实。豆天蛾防治应掌握在3龄前,可采取诱杀成虫,人工捕杀和药剂防治幼虫的方法。

⑴诱杀成虫: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田间设置黑光灯诱杀,可减少发生数量。

⑵人工防治:豆天蛾幼虫和蛹个体较大,可在秋季犁地时,跟犁拾虫,豆田大龄幼虫较多时,可人工捕杀。

⑶化学防治:在幼虫1-3龄期,百株有虫5-10头时可用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辛硫磷、毒死蜱、溴氰菊酯等。

⑷生物防治:用杀螟杆菌500-700倍液喷雾。

(技术依托单位:安徽省植保总站联系人:沈光斌联系电话:0551-2635046)



[ 农业技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民发发农业技术网
分享农业技术、农药技术、大棚技术、养殖技术、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MinFaFa NEC.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