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我站召集了全省25个市、县(市、区)植保站测报技术人员,并邀请安徽农业大学有关专家,召开了全省玉米、大豆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与会人员根据当前病虫发生实况,结合历史数据、作物苗情和气象预报,对全省玉米、大豆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防治技术意见等进行分析会商,并作出以下预报。
一、玉米虫害
1、发生趋势:预计三代玉米螟全省偏轻发生,其中江淮和淮北东部局部地区中等发生;三代卵孵盛期在8月20~26日。玉米蚜虫全省偏轻至中等发生。
2、主要预报依据:(1)大部分地区二代玉米螟残留虫量和近期蚜虫发生数量较近3年均值降低。(2)目前大部分地区夏玉米处于吐丝至灌浆初期,有利三代玉米螟和蚜虫取食为害。(3)8月份气候条件有利玉米害虫发生为害。
二、玉米病害
1、发生趋势:预计南方锈病、小斑病全省中等至偏重发生。褐斑病全省偏轻发生,其中淮北东北部地区中等发生。纹枯病偏轻发生。
2、预报依据:(1)玉米前期病情总体偏轻。(2)玉米主产区玉米栽培管理水平改善,密植品种比例大,施肥水平提高;主栽品种如郑单958、鲁单981等抗性不强,有利玉米中后期多种病害发生。(3)8月份气候条件对病害发展有利。
三、大豆虫害
1、发生趋势:预计全省豆天蛾轻发生,豆蚜、大豆食心虫偏轻发生,淮北西部局部地区中等发生。豆天蛾三龄幼虫盛期大部分地区在8月10日前后,大豆食心虫防治适期大部分地区在8月20日前后。
2、预报依据:(1)豆天蛾灯诱蛾量接近常年,豆蚜田间虫量略高于常年;大豆食心虫去年大部分地区虫食率与常年相近。(2)当前主产区大豆长势良好,有利于豆天蛾和豆蚜取食为害。(3)8月份气侯条件有利于大豆食心虫发生。
一、病虫发生形势与防治任务
全省玉米、大豆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分析预测,玉米病虫总体将偏轻至中等发生,其中病害重于虫害,病虫累计发生面积约2060万亩·次。大豆害虫总体将偏轻发生,豆天蛾、大豆食心虫和豆蚜累计发生面积约450万亩·次。
二、防治关键技术措施
1、防治重点。玉米:主产区为南方锈病、小斑病;部分地区三代玉米螟、蚜虫。大豆:淮北部分地区大豆食心虫。
2、适期开展总体防治
(1)玉米病虫:8月中旬,主治小斑病、南方锈病,兼治纹枯病和部分地区蚜虫,开展第一次总体防治;8月下旬,主治三代玉米螟,兼治玉米蚜虫,开展第二次总体防治。
(2)大豆病虫:8月10日前后,部分地区主治豆蚜、豆天蛾;8月20日前后主治大豆食心虫。
3、实行达标防治
(1)玉米病虫:三代玉米螟虫穗率10%或百穗花丝有虫50头。玉米蚜虫有蚜株率30%。南方锈病等病害初见病叶时。
(2)大豆害虫:豆天蛾百株虫量10头。豆蚜有蚜株率30%,百株蚜量500头。大豆食心虫100平方米有蛾40头或百荚有卵10粒。
4、选准对路农药,规范用药技术。针对不同防治对象,选择高效、对路农药,规范用药,科学防治。
(1)玉米病虫:防治三代玉米螟选用毒死蜱、辛硫磷等。防治玉米蚜虫选用吡虫啉或抗蚜威等。防治小斑病选用烯唑醇、三唑酮等。防治玉米南方锈病选用三唑酮。
(3)大豆害虫:防治大豆蚜虫选啶虫脒、吡虫啉等。防治豆天蛾和大豆食心虫选用毒死蜱、辛硫磷等。